對於技巧和速彈的迷思

本文由 愚零鬥武多2003-08-14 發表於 "音樂、樂理、其他樂器" 討論區

  1. jiun

    jiu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7-12
    文章:
    437
    讚:
    0
    To 掌門人回應
    因此話說回來, 一個所謂的吉他"速彈手", 所演奏的曲子
    都有其目的,這目的可能是音樂上的, 也有可能是非音樂上的目的, 也可能一首曲子包含兩方面的目的.
    "速彈手"針對他要表達的或企圖達到的(例如:聽或看起來爽), 取材於音樂慣則, 任何自身經驗......etc., with his technique available, 也許這個速彈手什麼都不知道, 但他要表達他的目的, 很可能到頭來他被當成瘋子傻瓜之類並非他原先預期的目的. 我聽了pat metheny 的"Zero Tolerance for Silence"專輯中part1 之後(which is a 18 minutes worth of pure distortion overdubbed multiple times), I did not finish my listening for this album 'cause I feel like I've got zero tolerance for the noise, 或許這樣是他的目的, 我無從得知, 除了自己的感受, 因為沒看過關於pat的這張專輯專訪或任何, 然pat在音樂成就蠻高的, 但如果把這張"zero......."專輯獨立出來, 也就是把他其他一堆"偉大"的專輯與live performances暫時忘了, 這張專輯本身在樂迷心中的意義是否會改變, 也許改天pat出了一張"速彈"或"nu-metal"之類什麼的, 以表達他什麼的.....
    對於那些俗稱速彈手麥可 Ang……之類, 相信他們也知道一些人嘲笑他們, 但至少他們能繼續向前, 展現他們要展現的, 掌門人等人真蠻熱心的, 透過論壇討論, 在程度上對社會文化都有幫助 我想這不光是音樂態度的教育, 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討論
    p.s. Indeed I am not a fan of Y.M., P.G., G.L.(super hot in this forum), and S.Vai, but I respect the attitudes of what and how they’re trying to achieve and just go for it, they have enough gut to play, show off, get on the stage, be laughed or criticized, and live their life, even though I feel their music are a bit boring, nothing exciting, and I don't enjoy their music either. Regardless of personal taste, at least they’ve got the intention of trying to create, just like the intentions of ”…….為營造黃蜂飛行的摹擬而創製……” or “….. "若要得到壓擠的不和協感,我可以這樣做"。 nothing is "迷思", we are all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2.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6
    讚:
    827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 因此話說回來, 一個所謂的吉他"速彈手", 所演奏的曲子
    都有其目的,這目的可能是音樂上的, 也有可能是非音樂上的目的, 也可能一首曲子包含兩方面的目的. </font>[/QUOTE]對,但是我們只就音樂在討論。

    =============================
    另外樂手若以炫技為目地,當然是 ok 的,那是個人選擇的問題,並不在音樂運作本身。我在此要傳達的是瞭解音樂是如何運作的,事實上速度只是剛好的一個切入點。速度本身從來都不是什麼迷思,會有迷思是著於不理解音樂如何運作時才會 有的。

    至於炫技本身其實並沒有什麼好嘲笑,許多的 show 之所以好看,也是因為樂手敢 show,至於是 show off 技巧或是性感動作並不是很重要。又更嚴肅地說,炫技在音樂史上對音樂的發展的確挺重要。例如在李斯特的時代,樂器技巧不斷被開發就是因為有一堆靠炫技為生的樂手。這些人對音樂作品並沒有太大創 見 (李斯特並不在其中),也少有作品留下,但他們開發的技巧卻被其他懂得怎樣寫出一流作品的人使用。音樂的發展也在開發技巧中得以進步。

    以吉他為例,Stanly Jordon 就開發了八指的彈奏;Vai 的搖桿運用;Van 的點弦等。也因為這些人,讓 electric guitar 變成二十世紀的黃金樂器。而 Michael Angelo 的左手反過來彈並無法成為一技巧,原因並不是他的音樂好不好,而是因為左手反過來彈並無法製造出和正常彈奏上任何的音樂聽覺差別。當然 Angelo 的作法是很好的,每個人用他所能做的方法去表達,即使是視覺上的。而且在音樂工業強大競爭下能靠炫技吃飯也不會不光彩,相反的他能而大部份的人卻不能。同樣的上述的速彈也不是問題,差別只是當 我們只講 "音樂"時,樂者其它的元素太弱時,它音樂上的乏味即顯出。至於若是樂者本身的追求,是 ok 的。但還是那句話,我們有趣的地方在於知道音樂的原素是什麼,而這些東西又怎樣結合能達到我們要的結果。

    對技巧更進一步說,作曲作詞本身的是非常重視技巧的。許多人以所謂的靈感來呈現音樂。但真實的情況卻不太是如此。所謂的靈感只是個頭,它要成為完整的樂曲所需則是優秀的技巧,只是這技巧是大腦 上的運作而已,也是經年累月訓練的結果。一流的樂手有一流的演奏或作曲技巧,一流作曲家也有一流的作曲技巧。至於吉他手追求技巧當然也很正常,甚至是必經過程。因此技巧從不是問題,亦不應該排 斥的。

    BTW,我希望在 "當代" 上能有更多對於音樂的理性討論。上次我私底下和 tOnY 聊,也覺得在這方面的確比以往好很多。這是令人心喜的。
     
  3. imported_zztop

    imported_zztop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5-04
    文章:
    166
    讚:
    0
    想說什麼話
    就要用什麼表情
     
  4. imported_納逗堡

    imported_納逗堡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7-29
    文章:
    82
    讚:
    0
    大家真是太棒了........真的要動靜皆宜才能圓滿..........就像慢速不能代表黃蜂飛行........而飆速不能表現出花朵綻放般...........如果我是高沙可夫(大黃蜂作者).就會說"靠!管他音符是不是只有 快速流動......像黃蜂就好了嘛.....甚麼太快不太快............去你個旦旦麵"
     
  5. tOnY

    tOnY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4-05
    文章:
    458
    讚:
    5
    某方面來說,彈奏樂器其實也是運動的一種。所以精通某一種特殊技巧,或是只是單純的音階速度,首先需要的就是 "大腦" 與 "肌肉" 建立連結,然後等 "肌肉" 還要長好.....這個過程視需要持之以恆練習,同時跟 "天賦" 有小小的關係。就好像如果我練拳擊,也變不了泰森.....這是先天的體格因素。但泰森是不是把拳擊藝術發揮到最好的,我想就不見得每個人都那麼想了。

    而這種肢體協調以及肌肉生長速度的問題,卻往往讓一般學生花最多時間上課練習....但是其實是沒必要的,這也是我以前初學上吉他課時,上了 2 個月就停的理由。

    音樂其實有很多可以教的,很多可以聽的......不過當然這又牽扯到時間報酬率的問題......不過如果要抱怨現在音樂環境有問題,任何一個相關的工作人員都應負責任。

    而音樂教育本身,為了某一個技巧而花了大半時間,而忽略基本的東西 (聽力,看懂譜跟和絃記號....) 是很可笑的。不過換個角度來說,大部分的人並不會自我訓練成那樣 (即使沒想像中難) ,通常只是為了三五好友吆喝組個團來玩.....所以本身可能也不在乎那麼多。加上學校教育方式本來就很僵硬,所以間接喪失自我學習並修正學習方式的能力......通常學生只是疑問,但是自我組織 "解 決方式" 的能力不高,這也可以看出一個人從小受教育的痕跡......

    事實上,正常的 "學習" 對大腦造成的負擔,應該跟肌肉的負擔相似或來得更多。舉一個例子,如果升高中後翻國中的數學,大部分人可能會覺得簡單,但是學的當時卻是累得要死.....即使當初沒精通,後來也多半能完全理解。? Y音樂學習方式,跟學習路程一致,速彈根本不是問題,因為一段時間後,每個人都會達到自己的生理極限.....而不是在同樣的地方繞路走......

    寫得有一點亂......

    PS: 如果只是速彈,前兩期的商業週刊有寫到一句話,有興趣可參考.....不過數字跟內容我不太確定,I am OLD :p

    一般人高爾夫開球可以開到 150 碼,經過訓練可以開到 190 碼....但是如果要開到 220 碼以上,就需要重新修正每個小細節,從握桿,膝蓋彎度.....都要重新來過

    貼一個無甚關聯,但是很有趣的 Link:
    俄羅斯鋼琴家葉夫根尼•紀辛(Evgeny Kissin)是先開口哼歌才會說話
    http://udn.com/NEWS/TOPIC/TOP3/1506155.shtml
     
  6. charmingguy

    charmingguy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15
    文章:
    415
    讚:
    0
    我訪問過中國音樂學院的老師,他們告訴我要說快,吉他手很遜,因爲琵琶手和中阮手比吉他手快多了。

    有位大陸廣東吉他手,父親是著名琵琶演奏家,他也會琵琶和古典吉他,電吉他演奏當然問題不大,但是他只是在教育界有點名氣,沒聽說有人請他錄音,也不知道他的電吉他原創作品,只知道他改變了古 曲《春江花月夜》變成古典吉他曲

    另外一位大陸有名的錄音樂手,也是技術最好的撈仔他原來卻是搞民謠彈唱的。
    不過多年之後發現他也只擅長一種音樂的錄音,只有有限的樂句儲備。

    北京的那些被臺灣愛好者奉爲神明的大師還沒有解決basic問題那。

    所以每當我看到有人說歇斯如何厲害,只想笑,天,這就是宣傳的力度。

    我身邊有無數小兄弟每天打節拍器練琴的人在手功上都強過這些個大師,因爲大師不練了,而小兄弟想成爲大師,所以每天練習。但這些人沒有什麽目的性,他們崇拜的國外大佬就那幾 個,跟他們說Joe pass,他們才不理會。

    我親眼見過彈的最快最凶的吉他手是一個泰國人他叫“囊”,他的演奏把我嚇著了,我跟本不曉得東亞人還有這樣得力度、速度與氣勢,而且他的拍子准得像刀切一樣,他比那些北京大佬強過三個馬位。可 是他得音樂性很好。看來娛樂發達的地方音樂一定發達。

    古人形容武藝高強之人總說“靜若處子”,“動如脫兔”,這不就是我們也要學習的目標嗎?

    我覺得,彈的快不難,快手多,但是如果能隨時處理自己的樂句,連彈錯音都能讓人聽出獨特味道就不簡單,像喬治本森那樣完美的技術、音樂與感覺,不同的人都喜歡他,可比只彈快的吉他手有名多了, 也有錢多了!
     
  7. +CRUSADER+

    +CRUSADER+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1-31
    文章:
    779
    讚:
    0
    我平常很喜歡聽速彈,也很喜歡把吉他彈的快一點,但我覺得這要的只是一種'情緒'罷了!會速彈並沒有多了不起,只要下苦工去練就有了,誰都練得出來,但是內容就見仁見智了.我覺得音樂最重要的是"感覺" M"好聽",速度也只是節奏的一部份,彈的快又好聽又有很棒的感覺那才是屌;彈的難聽感覺又極差的,就算一秒鐘彈出30個音符,我看也屌不下去吧!
     
  8. 黑糖膏

    黑糖膏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1-01
    文章:
    2,777
    讚:
    2
    charmingguy說的我很同意.....
    很多時候,有些技巧很強的人都被FANS神化了.....
    就算沒那麼厲害,也會被說成好到天上去了....
    但我會覺得,比較"快"就可以怎麼樣?
    樂曲是一種生命,一種感情.....
    當然有快慢,喜怒哀樂......
    一心追求速彈.....有可能會像是
    一個每天只知道一種感情的人,或哭或笑,或喜或悲.....
    我不是魚,也不是莊周,我只知道這如果是我.....
    我一定很空虛.....其他人我就不知道了!!
    或許覺得我很差,速彈都不會,程度膚淺......
    只是說些話讓自己好過,來逃避現實......
    歇斯也說過:「一個吉他手不一定要彈的快,但要快的時候要快的起來!」
    這也很清楚的說,快並不是"絕對"必要.....
    但也有需要的時候.....可惜我快不到多少......嘿....
    我心裡的感想說出來而已......
    很難得在這邊發文,希望不要變筆戰文.......
     
  9. 大鬍子

    大鬍子 鼓版版工

    註冊日期:
    2002-10-24
    文章:
    5,122
    讚:
    0
    講起來我是聽一個朋友說過一些故事,至於故事只能說信不信由你.
    我這朋友拿過YAMAHA大賽冠軍團,代表台灣參加東南亞決賽.
    到場才發現泰國,印尼,菲律賓這些我們印象中落後的國家,
    樂手水準並不比台灣差.我看過他那次比賽的帶子也嚇到.

    記得那場比賽菲律賓的樂手平均年齡才16歲,不只技巧厲害,
    連創作都很優秀,一首曲子古典速彈,前衛技術拍.......
    融合很多音樂元素,又好聽.
    而泰國的樂手水準也不惶多讓.我朋友找他們談過後說,
    他們泰國小村莊因為窮,小孩子沒什麼可以玩的,就是整天彈吉他.
    照著錄音帶練,所以十幾歲就可以彈殷維與史提夫范的音樂彈的
    一模一樣,人家是這麼玩出來的.

    ok,不要問我他們沒效果器沒錢買設備怎麼彈的一模一樣,我不知道.
     
  10. 335

    335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11-24
    文章:
    861
    讚:
    0
    有些人喜歡以體操的標準來欣賞琴技,面對這樣的群眾一定會有呼應的樂手,用音樂的標準來薪賞琴技應該能得到較多音樂上的感動
     
  11. PrincE. 豪

    PrincE. 豪 Banned

    註冊日期:
    2002-08-06
    文章:
    282
    讚:
    0
    有一句我聽過的名言
    {{{貧窮是成功的燃料}}}
    真的要小心
    總有一天
    大中華地區的音樂市場會由"台灣"變為"大陸"
    大家努力
    總有天一西方人都要聽我們的音樂
     
  12. 335

    335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11-24
    文章:
    861
    讚:
    0
    恕我直言.這樣的目標之於音樂實在是很奇怪不是??
     
  13. hua

    hua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10-28
    文章:
    857
    讚:
    1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 泰國,印尼,菲律賓這些我們印象中落後的國家,
    樂手水準並不比台灣差. </font>[/QUOTE]好幾年前, 有位朋友跟我說泰國音樂環境比台灣進步5年, 他說dance, alternative, or...都有流行過...他指的進步的涵義可能是市場包容性或其他等等....幾年前又聽另一個朋友說, 泰國作音樂的pay好像很不賴, 有些作音樂的家裡跟錄音室的系統都是一樣的(even monitor @_@), 過帶也不用帶機器了, 帶檔案就好, 跟我交換西低的同事有在聽泰國音樂, 買了一堆他說很好聽...

    音樂水準跟經濟發展不是直接相關吧?-_-??....
     
  14. tOnY

    tOnY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4-05
    文章:
    458
    讚:
    5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總有天一西方人都要聽我們的音樂 </font>[/QUOTE]如果真的把這個當志願, 希望你一輩子都不要忘記.

    音樂水平或是廣義文化水平本來就跟經濟發展沒有直接關係, 在大部分的狀況下頂多只是順風車而已. 以前大學時, 偶然得到一張泰國 Masia (I forgot how to spell) 的錄音帶, 那時候也是超喜歡的, 後來還請別人帶她後來的專輯回來. 不過當然她的 MTV 也是很重要的加分囉.... @^_^@

    能速彈或是能彈奏一些看起來比較難的音樂 (Classical, Jazz.....whatever) 都應該是當成具備某一種能力, 而非當成宗教信仰......至少我是不信的

    從另一方面來說, 很多人都覺得當專職的樂手是夢想, 但是卻忽略本身不同的生活經驗, 可能會帶給自己音樂不同的顏色. 不見得需要彈到 200 Bpm 或是一定要怎麼樣. 學經濟可以做跟經濟有關的音樂, 學心理可以跟心理有關的, 學工程可以做出帶工程色彩的....只不過每個人都需要持續的讓某一種想法, 轉化成另一種.......

    腦中沒音樂, 彈速彈, Jazz, Fusion, Blues, 古典.....都是等義的.

    我經常叫學生先唱 12 小節 or 8 小節 solo 給我聽, 沒幾個可以唱出來, 然後彈出來, 再重複 2 次一樣的......你可以想像一個人沒辦法重複自己的話嗎....這跟技巧......什麼都無關, 在於腦子有沒有音樂, 而不是編曲機, or 你的 Band 有沒有在你背後, 或是你有沒有 "感覺"......
     
  15. heta uma

    heta uma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02-06
    文章:
    1
    讚:
    0
    各位愛吉他的朋友
    我相信彈吉他 music sense才是最重要的.
    擁有純個人技術和速度﹐只要花時間練習就可以吧﹐一天練五個小時不夠的話﹐八個小時夠沒有﹖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能否隨心所欲彈到"漂亮"的音符就不簡單了﹐為什麼很多八級鋼琴的人沒有琴譜就突然不會彈琴了﹖我知道這種人多得很。
    就算玩出完美無暇的音符跟拍子﹐沒感情的話﹐跟死死的MIDI PROGRAMMING 有什麼分別﹖(完全沒有冒犯MIDI音樂人的意思)
    日本有個詞語叫HETA UMA, 我覺得很有意思﹐是指哪些從事藝術的人﹐eg 音樂人﹐畫家......就算他們沒有很完美的技巧﹐也可以完成感動別人的作品﹐因他們有的是好的ART SENSE與熱誠, 而不一定靠華麗技巧取得聽眾的共鳴。說到最後﹐我們聽的是純"技巧的披露"﹐ 還是"音樂"本身嗎﹖
    有很多偉大的樂團如 THE CURE, BAUHAUS, JOY DIVISION, PIXIES, NIRVANA, SONIC YOUTH, PINK FLOYD, NEIL YOUNG等 絕對是 HETA UMA 中的典範代表吧。相反﹐以華麗技巧取悅聽眾的樂隊﹐ 往往忽略了band ensemble (合奏)這重點和感 情吧.....

    Heta uma
     
  16. Thom

    Thom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9-10
    文章:
    70
    讚:
    0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原留言人 肥料:
    掌門人說的更有道理耶~!每次玩金屬的時候都發覺猫兒在我旁邊還睡的著!!真不可思議~!!</font>[/QUOTE]肥料兄,我想你很酷,但你的貓比你更酷
     
  17. kyleyangkyle

    kyleyangkyle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12-28
    文章:
    52
    讚:
    0
    淺見
    喜歡有理;速彈無罪。
    是否為音樂,時間本來就是很抽象的東西,在一個"人"的角度來看,快不快,還是要看"人"。
    同樣的道哩,是否為音樂,看"人"。
     
  18. Thom

    Thom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9-10
    文章:
    70
    讚:
    0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原留言人 heta uma:
    各位愛吉他的朋友
    我相信彈吉他 music sense才是最重要的.....

    日本有個詞語叫HETA UMA, 我覺得很有意思﹐是指哪些從事藝術的人﹐eg 音樂人﹐畫家......就算他們沒有很完美的技巧﹐也可以完成感動別人的作品﹐因他們有的是好的ART SENSE與熱誠, 而不一定靠華麗技巧取得聽眾的共鳴。說到最後﹐我們聽的是純"技巧的披露"﹐ 還是"音樂"本身嗎﹖
    有很多偉大的樂團如 THE CURE, BAUHAUS, JOY DIVISION, PIXIES, NIRVANA, SONIC YOUTH, PINK FLOYD, NEIL YOUNG等 絕對是 HETA UMA 中的典範代表吧。相反﹐以華麗技巧取悅聽眾的樂隊﹐ 往往忽略了band ensemble (合奏)這重點和感 情吧.....

    Heta uma
    </font>[/QUOTE]Heta Uma,I agree with you
     
  19. IbanezPGM300

    IbanezPGM300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03-11
    文章:
    88
    讚:
    0
    速度最主要的是靠天賦 其實大家練到後來的速度都差不多差不多 除了依些怪傑以外
    我覺得技巧跟速度都不是重點
    只要能彈出能讓人動容的音階才是玩樂器最棒的事情
    而不是只是在鑽研技巧跟追求速度阿
    玩樂器可不是跟運動一樣阿 別用數字來衡量一個樂手
     
  20. 喂喂喂

    喂喂喂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03-26
    文章:
    50
    讚:
    0
    </font><blockquote>code:</font><hr /><pre style="font-size:x-small; font-family: monospace;"> 也如同Miles Davis 四兩撥千金的簡潔風格,獨樹一格的空間感。比一些轉來轉去,速度超快的小喇叭手耐聽啊! </pre>[/QUOTE]----------------------------------------

    其實轉來轉去的「速吹派」也是有原則的吹的,不然只是胡亂吹一通那就Be不太Bop了,有時候在想~是否電吉他入門的門檻太低…以致於許多表像化的觀念產生,又或者台灣的學習環境的關係造成學習上方 法錯誤,產生瞎子摸象現象,不過學習環境一事這幾年真的是進步很多了,我想…演奏樂器的目的是要產生音樂,因此演奏者也必須有相當高的音樂素養,如果是抱著只要我爽就好…那可能也就是這世界噪 音橫流的原因了!!
     

分享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