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來襲,是為何物?

本文由 charmingguy2002-07-22 發表於 "音樂、樂理、其他樂器精華" 討論區

  1. charmingguy

    charmingguy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15
    文章:
    415
    讚:
    0
    “颱風”來襲,是為何物?
    潮頭第一浪

      今天的中國首都北京,不但正在用新興的建築裝飾自己雄壯的身體,還在吸引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文人才子充實自己的內涵,畢竟這是中國的文化心臟,需要色彩斑斕的藝術、千奇百怪的藝術家, 在這 個城市中有大量追求藝術夢想的年輕人,其中一些人熱衷於影視,他們會在北京電影製片廠周圍的小路上等待被導演發掘的機會,人們都管他們叫“北漂”。另外一些人是一些畫家,從前他們住在北京一個 叫東村的地方,而今他們聚集在通州區的畫家村宋莊。最後的一個群體也就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角——音樂人。

      音樂人分好幾種,有在北京努力打拼,夢想簽約唱片公司的歌手,有穩作釣魚臺等待歌手花錢買歌的詞曲作者,還有被唱片公司奉?上賓張口閉口老師的製作人、編曲人和樂手。這三類不同的音樂人 在各自的領域中平穩發展,本來只想太平度日,雖然發展境遇各有千秋,倒也相安無事。誰知最近竟有“颱風”來襲!

      有人不禁要問我,“颱風”究竟是何物?其實好理解呀,在華語歌壇,一直執掌牛耳的都是來自臺灣的歌手和他們實力強大的詞曲作者、樂手、編曲、製作陣容。在當年,北京的電視工作者用一部名 29234;《潮,來自臺灣的歌聲》的電視專題片把王傑、張雨生、小虎隊、童安格、張清芳這些來自臺灣的歌手引進大陸的時候,國人還剛剛結束西北風的狂熱,於是這股來自東南沿海的狂飆颱風一下子就佔 領了中國聽?的心,使他們在歷經“黃土高坡”的堅硬和粗獷後一下子聞到了溫潤的海風!颱風帶來的當然是新鮮的、海派的音樂,這種音樂畢竟不同於國內音樂人的閉門造車。雖然它的身上還帶有 東洋或者西洋的影子,雖然它的總體水平只和歐美七十年代的水平相當,但是對於內地的流行音樂而言,它還是讓我們體會到其中新意。如果說更早流傳過來的劉文正、齊秦、費祥、蘇芮等人只是給內地的 歌壇一點點小小潮汐的化,那而後來自臺灣的歌聲簡直就是錢塘江大潮。在商場的音像櫃檯上面不但有注明“文錄聯進字某某號”的一盤盤引進版磁帶,並且由國內音樂工作者製作的卡拉 OK 都很快擺上了櫃 檯。那個時候音響廠家還在大力推銷他們機器上的卡拉 OK 功能如何之強。雖然當時的硬體水平和現在錢櫃 KTV(東南亞最著名的 KTV 連鎖店,在北京開有分店)有著天壤之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個時候是全 民卡拉 OK,而如今這些豪華的 KTV 連鎖店只是白領階級的天下。十分清楚的記得,人們認識了一個歌星後在還沒有來得及消化完他歌曲的時候就趕快熱衷於探論另一位新出現的臺灣歌星了。比方說從王傑、 張雨生到童安格,隔不了多久又認識了那個很醜但是很溫柔的趙傳。之後還有如今成為主持人的黃安和曾經橫掃大陸歌壇的殘疾人鄭智化。他們的歌都曾經在一段時期內佔領大街小巷的商場、餐廳或 O校園,到處可以聽到這些歌聲。那個時候唱片發行公司老闆應該是最開心的,臺灣歌手的唱片動輒就可以賣到兩百萬盤。 不過那時候作個初中生的我並沒有太多的錢購買磁帶,僅有的幾盤磁帶都被聽到壞,比方說著名的《七匹狼》,真的不記得聽過多少遍,但是肯定會唱上邊每一首歌。那個時候能帶給我們臺灣流行音樂資訊 最多的莫過於天津人民廣播電臺的“點播音樂”節目了。這個每天播出的節目陪伴了我三年的初中生活。回憶起來那時的執著真是我人生的財富。 因為今天的我可以一次買20張原版唱片但也許只有時間聽個一兩遍。而那時自己對於臺灣流行音樂的熱情是畢生難忘的!
    台 風 來 襲
      十二年過去了,時間的變化帶來的不僅是當初那個少年的成熟,還有這個社會巨大的變遷。在今天,當我從新把目光注視到那曾經讓我感動的臺灣歌壇的時候,我發現它已經變得讓我不在認識了,當年 那個 歌星如雲、好歌滿天的臺灣歌壇已經不存在了。很多我們熱愛的歌星退居幕後或者乾脆退休,比方說當年那個用《夢醒時分》專輯創造了全臺灣銷量記錄的陳淑樺,早以不知去向了哪里。《夢醒時分》八十 萬張的銷售記錄在今天看來恐怕是目前臺灣島半年的唱片總銷量吧。那個製造了這個銷量的人,那個被人們稱之為大哥的李宗盛如今已經在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上海紮根落戶,成立了自己的製作公司。 另一位我們敬仰的歌者,一位讓中國人集體崇拜了20年的羅大佑也默契的把他的音樂工廠搬到了北京。齊秦更是早早就把“虹”重新紮根到北京。而後又聽到了不少臺灣音樂人來大陸趕海的消息, 這究竟是怎麼了?讓我透過三個臺灣音樂人, 以他們身上發生的事情來告訴大家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吧。
    臺灣第一把吉他——江建民。

       人們都稱呼江建民的小江, 這位聲名遐邇的吉他手演奏了臺灣歌壇幾乎所有我們所熟知的名曲。在內地吉他手,特別是大多數職業演奏樂手心目中他有著神一樣的位置,因為這些吉他 手就是靠著 copy 江建民的演奏渡過了他們人生一個又一個春秋。 五 月份的一個活動中,我邀請他來大陸和年輕的北京吉他手李延亮做了一場純屬於吉他音樂的表演。 在相處的短短兩天時我和他聊了很多,我 感到這位著名的吉他手正處在他人生一個特別的階段。在他步入中年的時候他一直一來從事的事業發生了大問題,這就是臺灣的唱片業已經衰敗了,關於這點,他反復強調,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他們 這些靠錄製唱片工作的音樂人身上的壓力越來越大。

      江建民走入這一行是 因為他哥哥的原因,在從小目睹哥哥組建樂團之後,他也拿起了吉他,沒想卻走上了一條職業錄音樂手之路。我們對於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他是齊秦虹樂團的成員。可是當我向他 提起的時候,他說那是小時候的事情了。是呀,算起來差不多已經有20年了,雖然之後大多數的齊秦唱片仍然由他擔任吉他手, 可是他並沒有作哪一個樂團的固定成員。在臺灣他的身份就是錄音棚 吉他手和編曲人,這是他每日的工作。在我邀請他與李延亮進行的這場演出之前他已經有很多年沒有參加現場表演了。對於這個演出,這位我們心目中的大師甚至有點擔憂,由於職業的原因他對於自己演奏 過的歌曲大多已經忘記了,這是我們沒有料到的。他告訴我們,實在是因?演奏的曲目太多了, 幾百張專輯的歌他又怎能記得住那。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當年的臺灣歌壇有多麼蓬勃。 小江說那時候他的年收入大概是600萬台幣左右(按照當年的匯率,我算了算大概和人民幣200萬)。他把這些錢大多投在房地?方面,期望能夠有所收成,誰知由於自然災害,如今臺北的房價大跌。 這幾個房子如今已經拖累了他的生活。這還不算,臺灣的唱片業跌的就更厲害,唱片公司的預算縮水,即使有錢也都投在宣傳費用上面。並且很多唱片公司願意和價錢更便宜的編曲人、吉他手合作,本來就 不多的case 就這樣分散開來了。有的唱片公司更是直接把人馬拉到價錢更便宜但水平不低的馬來西亞製作,這樣一來連臺北的錄音室也叫苦連天了。所以小江說現在他只好與一家錄音室達成一種共存亡的關 係,期待互相幫助渡過難關。

      小江曾經想過來大陸發展,在年初他來北京接一個case的時候甚至把自己的一個 4u 大的rack 帶過來, 一邊是他錄無數張專輯用過的 preamp 和 effect。後來由於著急回去就把這套設備放在了一個北京的錄音室 ,這次來他順便把這些設備帶回臺北。可以看出他很猶豫,因北京的一切對於他都是陌生的,身在異鄉?異客,沒有了他熟悉的工作環境和夥伴,他很懷疑自己在這裡是否能夠取得成功。他 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內地的知名度,在他的心目中自己只算是一個從事音樂的工人,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小江代表了一大批像他一樣的臺灣音樂人, 他們很期待到大陸這個環境來繼續發展自己的事業。但是因為他們瞭解自己並不是像李宗盛和羅大佑這樣的旗艦,來容易,但是接下來那……

    從樂團主唱到詞曲作者、製作人的吳旭文
      今天我採訪了一位才剛剛在國內安頓下來的臺灣音樂人吳旭文。吳旭文這個名字在臺灣的搖滾檔案?是值得特別提到的,1986年由他擔任主唱的青年樂團在臺灣發表了他們的同名專輯。那時候樂團的其 尹 位夥伴,一個是大陸搖滾青年記憶猶深的賈敏恕,由他打造的《唐朝》專輯是華人音樂?邊值得驕傲的經典。另一位陳正倫如今已經是臺灣滾石唱片的高層領導了。

      吳旭文的搖滾主唱生涯其實沒有持續多久,青年樂團的唱片銷量只有區區2000張,因此,他對於自己未來有了新的打算。和他的很多拍檔一樣,吳旭文早年也加盟了齊秦的虹工作室,當時的製作人員有 王文 清、PETER王、劉天健、徐德昌、陳曉霞和他。吳旭文的工作是製作助理,陳曉霞是他的老師。用他的話講那個時候也只是跟跟錄音幫人家買買便當,直到有機會參與了著名歌手比莉(王雪峨)的唱片製作 ~第一次為別人正式寫歌。當時他寫了一個曲,詞是許常德寫的,歌名叫“蚊子”,這首曲子他賺來了11000塊台幣(和人民幣3000塊)。通過最開始的創作他也深刻的體會到了從事流行音 樂不簡單,不像搞樂團那樣隨性而來,而是要創作人使用很多技巧才能被市場接收。此後他就開始正式加盟詞曲作者的行列。那個時候他離開了臺灣EMI的製作部,潛心從事詞曲創作,差不多每個月要寫出 約五首歌。他把其中七八首左右的歌做成小樣寄到各種唱片公司,一開始當然是被退稿,這種時間經歷了兩年。這是一段痛苦的時光,最沮喪的時候他甚至因為喪失了意志差一點從樓上跳下去。不 L真誠與水平的長進讓他的歌慢慢被別人接收,他開始寫一張專輯中的第 A4 首歌一直到專門為歌手寫 A1 的主打歌。在 95 年到 97 年之間,是他創作最旺盛也算是最火的時期。每年可以賣出六十首,這時候他的歌 價錢已經達到了45000塊台幣(詞曲,純粹寫曲是30000台幣)加上擔任唱片公司的音樂總監,那時他的年收入達到500萬台幣,約和170萬人民幣左右。可以說這段時期也是臺灣唱片業最蓬 k的時候。吳旭文不只作?詞曲作者,在他入行這麼多年來也有像童安格、高明俊、張清芳、李玟、萬芳、任賢齊、林曉培等等這些歌手擔任製作人,算的上是一位元經歷豐富的音樂人,不過是什麼讓他決定 來內地、來北京發展呢?這當然要從98年臺灣唱片業的狀況說起,在98年底大家聊天的時候會說十年來沒有遇到這樣的狀況,第二年更是會感歎從來沒有這樣慘過。 97年之前的三年每年會有將近600張唱片問世,但是到了98年之後就會逐年減少四分之一。到了今年算起來每年可能只有不到100張唱片。更重要的是國語唱片的銷量大跌,像蔡依琳這樣的歌手也只有三萬 i唱片的銷量。臺灣唱片業的衰退讓他這樣的音樂人?成了來內地發展的想法,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北京對於臺北的音樂人而言是充滿了誘惑的,他們覺得這個新的環境對於他們非常刺激,並更有生氣 ,在目睹更多的是上升的東西,因此他們願意來北京生活工作。吳旭文就是這樣的音樂人。另外因為目前華人的現代文化已經變的很弱勢了,來自于韓國的流行音樂和電影在佔領青少年心目中的審美觀念, 在兩岸都是如此。但是與大多數音樂人受到歐美音樂影響不同的是,來自于韓國的音樂其實是 copy 日本的音樂,而日本是 copy 西方音樂。我們的青少年不能直接接觸到優秀的西方音樂 A他們只能夠從這些 copy 的音樂?獲得對於美感的認同,而對於華人自己的音樂他們表現很冷漠了。這是很可怕的現象,搞不好的話,我們的華人音樂就要被別人殖民了。吳旭文對此深有感觸,他與另外的台 灣同行過來內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把臺灣十幾年的流行音樂經驗帶過來,和內地的音樂人一起發展振興華人的流行音樂,只有在這片大陸上他們的目標才能夠實現!

    昨天的職業編曲人,今天的客語歌手
      劉劭希是我最早接觸的臺灣音樂人,後來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在與他的多次交談?我得到了許多關於臺灣音樂狀況的瞭解。和上面兩位一樣,他也是樂團出身,那個團叫 metal kid,兩任主唱分別是張雨生和趙傳,劉劭希是鍵盤手。值得特別提出的是劉劭希是華人地區最早研究 midi 技術(數位音樂介面技術)的人,在1983年 midi 技術還沒有正式發佈的時候,他就開始關注了,可謂 Opremidi。同樣他也是臺灣第一個使用 Soundtools(Soundtools 是一套硬碟錄音系統,是大名鼎鼎的Protools的前身。)硬碟錄音技術的音樂人。早年他還擔任過臺灣 apple 電腦音樂部門的經理,korg 台灣地區的示範樂手。從這些經歷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音樂技術方面的專家。他把這些音樂技術用到了唱片製作領域為很多歌手的專輯擔任編曲。那個時候他有多的擺不下的設備,他也把賺來的錢都投到了這 些上面。不久之後劉劭希成立了一家叫未來派的唱片製作公司,但是也許是名字起的太特別了,所以在當時這家公司的運作算是失敗了,他精心運作的天才歌手豆豆死於車禍,使他的全盤運作方案 出問題。不久之後劉劭希賣掉了錄音棚的很多設備,解散了這家公司。

      劉劭希在1996年就來到了北京,那是因為他要當內地歌手鄭均的專輯擔任製作人。之後就一直在兩岸之間來來往往。這段時期正是臺灣唱片業發展的一個高峰,可以這樣說他是在高峰的時候離 開了臺灣的音樂製作圈。不過也就在他走之後沒有多久,臺灣的唱片業就走向了低谷。這個時候一個新興事務internet出現了,他也就一下子被網路的神奇所吸引。並且定下了人生的下一個目標—— 做一個通過網路傳播音樂的音樂人。之後不久他就搞了自己的音樂網站,並且在2000年的時候正式命名?瘋狂音樂網(www.crazystudio.com)。2001年他用一部電腦DIY(獨立)製作了一張名? 4;《僖哈客》的客家話電子舞曲唱片,可是說所有的環節都由他一個人完成的。這張唱片由臺灣的聲世紀網路唱片公司發行,他也憑著這張唱片獲得了臺灣金曲獎最佳方言男歌手的提名。這張唱片創造了三 個記錄,其一是臺灣音樂史上第一個由個人DIY製作的唱片,沒有採用任何傳統的方式編曲、錄音和製作,但是品質卻得到了業界的認可。其二,這是一張沒有資金投入的唱片,因?DIY,所以沒有任 韝H力開銷。其三,這也是第一張客家語的電子舞曲唱片。在客語歌還是以山歌為主的今天,這是十分特別的。憑著這幾項特別的記錄,不但增加了他繼續創作的動力,並且也更多的?人們認識。在發行完專 輯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在臺灣就舉辦了10場左右的個人音樂會。昨天的那個職業的編曲人在今天成?了一名廣受歡迎的客語歌手。占臺灣人口五分之一的客家人因為他的出現 ~第一次有了時髦的流行音樂聽。對於他而言,毫無疑問,這是一個不小的成功。尤其是在臺灣的國語流行音樂走入了最低谷甚至可以說是接近死亡的今天。他這個客家人?的歌手通過發展新的音樂風格得 鴗F人們的承認。與其他很多臺灣音樂人不同的是,當他們在臺灣唱片業走到低谷轉而進入內地的時候,劉劭希卻恰恰回到了臺灣。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發展了一種新的音樂風格,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睿智的 言論。

      劉劭希的夢想不僅僅是發張片接接演出case那麼簡單,他跟我說計劃在個人出到第五章專輯的時候嘗試通過網路發行自己的唱片。傳統的唱片業因?高昂的成本到今天已經很難生存了,而個人 或者群體的DIY製作才能減少開銷,取得最大的利潤。如果今天在臺灣傳統的唱片業要10萬張的銷量才能保本的話,DIY製作可能只需要銷售1000張就可以盈利。當然這一切就要借助於新興的網路了。目前臺 灣的寬帶網用戶已經突破100萬,並且臺灣的配送公司可以在用戶網路點擊購物後兩個小時內把CD送到全臺灣的每一個角落。這些便利條件使得網路發行並不是難事,關鍵在於是否可以創作出有新意的音樂& #29234;人們喜歡。音樂人整日與音樂為伴,這些才是大家核心的工作。當年的未來派雖然沒有取得成功,但是這“未來”二字的含金量卻在今天得到了驗證!而明天,未來的未來呢?我們拭目以待 …

    小弟的總結
      作為一名熱愛這個行業的晚輩,以上三個前輩音樂人不同的狀況給了我啟發。雖然都是來自海那邊的音樂人,但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他們都面臨了臺灣流行音樂進入最低谷幾近死亡的局 面,這個時候對於他們都是人生的轉捩點。對我而言,前輩們的經歷給了我全方位的角度審視華人的流行音樂。我熱愛這些陪伴我成長的音樂,現在的她就像是我得了病的戀人,我很關心她,希望她能夠病 癒,從頭再來,希望她能重新創造輝煌。所以臺灣音樂人過來了決不是簡單的來這裡搶攤,我們將共同面對來自鄰國的文化侵略,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颱風”的到來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強大的 力量。我們這些血脈同根的音樂人只有堅實的站在一起才能托起這個行業。這片大陸有無數的機會、無盡的可能,臺灣音樂人在海島上不能實現的夢想一定可以在廣闊的大陸實現。所以說“颱風”襲來,不 止帶來強大的力量,還有身後溫潤的雨水,希望就此播種!
     
  2. eMerson

    eMerson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21
    文章:
    252
    讚:
    0
  3. tOnY

    tOnY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4-05
    文章:
    458
    讚:
    5
    charmingguy 說的相當有道理,但我有幾點疑問:

    去年我回台灣後本來計劃了一段深圳 - 上海 - 北京之旅,後因為有些事情在上海被中途打斷.....本來和另一位朋友在北京會合參訪相關錄音室的行程也更改....不過,以我到上海為止的經驗,下面是我的一些問題?

    1. 當然,華人音樂圈 (或娛樂業) 最大的市場肯定是在大陸。當然所有的商業配銷系統,都可以成套的複製台灣,日本,或是美國的方式。但是以 "目前" 的狀況來說,我不認為娛樂或文化的生產,是依靠台灣,或是世界上任何國家的技術。

    我一直到上海所發覺到的最嚴重問題,是非常多的 "媒體管制".....基本上,我個人覺得音樂或流行的動力,是來自本身的生活文化,而不是被篩選的 "樣版".....

    像美國,日本,韓國.....他們消費各式各樣的娛樂.....所以有娛樂產業。光是超主流的 MTV 音樂台(MTV,VH1 之類),美日包括台灣在內.....隨便都有 4,5 家,上網的線上電台更不用說了。

    我自己是這樣想的,一個沒有活力的體制,是不可能有活力的音樂 (我並不是單指大陸那方,我們這邊的混亂情況也好不到哪去)。在台灣解嚴之前,情況也很類似。像李宗盛這幾位雖然經過所謂的 "木吉他" 民歌時期,不過基本上也是解嚴後幾年,才在流行市場大放異彩。


    2. 我不認為有 "鄰國文化侵略" 這碼子事,音樂和流行本無國界。中國人自己破壞掉的文化,不見得比外國人少。無知青少年是無知教育的結果,發展高素質的教育疫苗,遠比擔心文化侵略而用雞尾酒療法好。

    加上 Internet 的風行,即使台灣在混亂的教改下,連小學生都開始接收全世界的資訊。以音樂來說,台灣還不是有人把帶子送到 LA 或東京 Mixdown。

    所以重點是如何將 "別人" 之力,化作 "助力"....而不是先畫圈圈。

    我們在台灣都知道,颱風是不會固定從哪一個方向來的............
     
  4. sigma

    sigma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7-10
    文章:
    94
    讚:
    0
    台灣唱片圈是衰敗的.
    台灣主流唱片的音樂人是恐慌的.
    但音樂還在,活力還在,投資者還在.
    只要政治力能干預盜版的猖獗.
    台灣音樂還會再起,
    那股內地的颱風會立刻颳回來.

    但..........
    如果政治力連對盜版都長期無力,無能,不舉 !!
    那我想用簡體字的日子該不遠了吧 !!
     
  5. Mr72

    Mr72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07
    文章:
    2,034
    讚:
    106
    老實說,如果這股"颱風"若是為了經濟壓力而吹到內地,,,個人不覺得是會長久的辦法,,,

    大市場也代表大競爭,,,,壓力未必較小,..唯一要提醒各位有志投入"大中華"區音樂的同志,要去大陸賺錢也別小看對岸,...別像有些不肖"台商"以為內地人好騙....到頭來自己的市場價值沒了,行為不檢的 ,還給台灣的人丟臉!!...

    但若是一種音樂上的溝通和合作,就不該用不同的工作標準來執行,,,,,..

    P.S.我最討厭聽到"大陸的case...這樣O.K.啦!!...."這種話,,,..好了吧! 去了一堆人,也沒聽見什麼.......作生意的多,作音樂的少.....very personal !!
     
  6. hua

    hua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10-28
    文章:
    857
    讚:
    1
    Mr.72, 起床啦! bonjour~

    音樂成為商品是件蠻麻煩的事,音樂工作者似乎要了解各領域的事務,不僅僅是埋頭關門苦作,偏偏音樂人的特質與現實商業利益總覺較搭不上關係,所以這些事務只能交給商人去做.

    日本小事折災能創造漂亮的銷售量,也在於他的商業頭腦,對時代流行敏銳的觀察及嗅覺,使他富有創造的能力,創造音樂及金錢的能力.

    很多事情都是心態問題,出發點為了錢,賺錢沒什不好,只是金錢容易使人喪志,自然喪失原始那份初衷.也有朋友靠寫歌削了一大筆,花時間經營人脈比作歌還多.

    我想,好的東西還是較經的起長久的考驗,意識到環境的隱憂也比安逸時期好,至少是種轉機.
     
  7.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5
    Charmingguy 這篇文章有許多值得思和參考處。我覺得比較奇怪的是以香港為例,其電影工業曾輝煌一時,但後來卻完全走樣,而台灣的流行音樂工業也繼電影工業有走向衰退的傾向,但在這些事件發生中和發生後似乎 還沒有整理出前因後果,以至於相近的產業先後發生但卻不能防止。

    我也挺懷疑就出唱片的商業形式台灣流行音樂人去大陸會比較好過。大多數的流行藝人將現狀歸究於盜版和燒錄等,但這些問題大陸看來又不會比台灣智慧權觀念高明。除做場子之外,出路似乎並不多。

    至於像劉劭希先生希望能用網路來發行音樂,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而且也是最直接又有效率的方法,但現今網路用戶已習慣白吃的午餐,還看不出來是否經由網路能成就唱片發行的商業模式。想經 由此的音樂人看起來很有希望,但也很困難吧。

    PS: 我也不太同意所謂的 "鄰國文化侵略" 的說法。簡單地說,日本人想賣流行唱片到台灣,和他們也想賣電玩到美國是一樣的-什麼東西能強勢、快速地賺錢,人們就做什麼,只是非實體的東西最賺,因而好萊塢等總是宣傳不斷而已。
     
  8. Bill

    Bill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5-13
    文章:
    82
    讚:
    0
    之前去的趙傳和一批藝人都跑去大陸不說,聽說現在像李忠盛那一輩的製作人也都去了。這倒底是怎麼一回事?台灣現在真的有那麼差?
    我想是一陣一陣,一定過一段日子後又會有人回流。
     
  9. charmingguy

    charmingguy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15
    文章:
    415
    讚:
    0
    黃舒駿的《再見1995》堶惘酗@句歌詞,“如今我和太中的距離,漸漸的比上海還要遠”,還有他的《兩岸》,都寫出了很多現實的事情。但是其實還有一點很重要,也是我的文章里面想提到的,我還想借 用黃舒駿的歌詞“全臺灣都在r&b,全美國都在說rap,只有流行,沒有音樂”,這是我們兩岸的現狀!
     
  10. 小K

    小K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7-22
    文章:
    313
    讚:
    0
    我個人認為江建民倪方來等這些吉他手雖然厲害,但他們彈過的東西並沒有任何一段像Highway Star的吉他solo那樣深值我腦海中, 很多國台語歌被這些吉他手加進的solo, 有些我覺得也是製作人硬要加, 這些吉他手就硬掰, 有時甚至聽起來那些solo毫無意義, 把這些吉他手都變成了樂匠樂師而不是音樂家, 反倒是想到像老歌"恰似你的溫柔",那吉他前奏超簡單卻很合歌曲, 大多數聽眾又覺的好聽, 一直深植我腦中, 羅大佑的"鹿港小鎮"段落間的吉他間奏也是很多人到現在都能用嘴巴哼出, 這才是我個人認為有意義的吉他演奏
     
  11. Shiya-小亞

    Shiya-小亞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1-01
    文章:
    2,147
    讚:
    32
    根據資本主義與進化論:
    競爭越激烈......
    消費者利益.DNA.能力..........等等
    都是只留下最優秀ㄉ
    是好事一件~~~~
     
  12. Johnson

    Johnson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21
    文章:
    79
    讚:
    0
    版主大,這篇文章很棒,很多都是以前不知道的是。但是你的回答有點令人失望,好像太短了一點。偏偏小弟我又沒聽過這首黃舒駿的《再見1995,看不太出來你的原意是什麼........ <BLOCKQUOTE>quote:</font><HR> 黃舒駿的《再見1995》?面有一句歌詞,“如今我和太中的距離,漸漸的比上海還要遠”,還有他的《兩岸》,都寫出了很多現實的事情。但是其實還有一點很重要,也是我的文章里面想提到的,我還想借 用黃舒駿的歌詞“全臺灣都在r&b,全美國都在說rap,只有流行,沒有音樂”,這是我們兩岸的現狀! <HR></BLOCKQUOTE>
     
  13. tOnY

    tOnY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4-05
    文章:
    458
    讚:
    5
    <BLOCKQUOTE>quote:</font><HR> 消費者利益.DNA.能力..........等等
    都是只留下最優秀ㄉ
    是好事一件~~~~ <HR></BLOCKQUOTE>

    演化論的精義是 "適者生存" 不是 "強者生存"
     

分享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