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次想要和大家來談一談目前在錄音界的一場“大戰“,對抗的雙方不是廠商與消費者、也不是規格與規格,大戰的發起者是硬碟錄音的權威、 ProTools 的製造者 Digidesign ,內容則是多軌數位錄音時是磁帶錄音好還是硬碟錄音好呢?對於這樣的問題以下我們就依兩者間的不同來看看,到底誰才是這場戰役的贏家。
先看看雙方有什麼優缺點吧!
磁帶錄音: |
硬碟錄音: |
優點: |
: |
1. 使用便利
2. 磁帶成本低廉
3. 與傳統錄音方式相近 |
1. 設備單價較低
2. 錄音時變化性高可隨時做調整
3. 剪接非常方便
|
缺點: |
: |
1. 設備單價太高
2. 磁帶保存不易
3. 剪接不方便 |
1. 大部分必須要與電腦合用
2. 各家規格不同、設定不易
3. 品質良莠不齊 |
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的討論一下這些優缺點各對他們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磁帶錄音
.........在磁帶錄音上,最早推出的產品應該算是 SONY PCM-3360 HR 了。這一類的多軌數位錄音座長得就像一般的盤帶錄音做一樣,磁帶和磁頭之間的關係是線性的(Linear)。也就是說,為了要記錄更多的訊號,相對機器的轉速也需要加快,但就另一方面來說,磁帶本身也因為轉速的變化,其長度及厚度都有其一定的限制。所造成的結果當然就和類比是的盤帶一樣,成本高昂,只有在高級的錄音室才有有緣見到了。
.........而現在我們一般所謂的多軌數位錄音座,一般指的是磁帶和磁頭之間利用螺旋式(Helico)的關係(和錄影帶的原理相同)所製作出來較新式的 錄音座。這種新式錄音座的好處是由與使用了螺旋式的磁頭,高密度的磁帶錄音,其所需要的磁帶體積可大大小,一捲標準的磁帶可錄長度約48∼60分鐘的音樂。
.........兩種此類錄音的“標準規格“分別是 Alesis 的 ADAT 產品及 Tascam 的 DA (fig.3 Tascam DA-88)系列。 Alesis 的 ADAT 起始較早,利用 Super VHS 的影帶,一捲經過格式化(Format)的帶子,可進行48分鐘(*附註1)、16 bit 、44.1k Hz (或48k Hz )的錄音,目前新款的 LX-20、 XT-20 及 M20系列產品則可進行 20 bit 的錄音(其他方面相同)。
.........Tascam 的 DA 系列產品則有低階的 DA-38 、中階的 DA-88 及高階的 DA-98 三款。這一類的產品則是所利用是 V-8 的帶子,一捲經過格式化的帶子,可進行100分鐘(*附註1)、16 bit 、44.1k Hz (或48k Hz )的錄音。
而不管是 ADAT 或者是 DA 系列產品,他們在售價上都在一定的價格以上,LX-20 的新機大約要 1500 元美金,而 DA-88 大約要 2000 元美金,對一般的消費者而言這樣的一筆開銷也是相當的昂貴的。
.........但相對的,這些機器在設計上,也就有其較為“值錢“之處了。不管是上述的哪一個機種,他們都包含了類比訊號 balance 、非 balance 以及數位訊號的多軌輸出入接頭。就品質上而言,相對於一般使用的硬碟錄音設備,他們所在品質上的保證也是使得一般專業級錄音室喜愛使用的原因之一。
.........使用這一類的磁帶錄音座,基本上就如同使用一般的類比是錄音座 一樣,你可以選擇你需要錄音的軌數、監聽的聲源,另外由於一捲磁帶的成本相當低廉(約美金10元左右),因此你幾乎可以盡情的將所有錄音的 Take 保留下來,以便不時之需。
.........對小弟而言,這類錄音器材使用上的不便應該就只有剪接上的問題了。由於在剪接之前,要先把所有的音軌“灌“到電腦中(如何選擇 Take 也是一個大問題,但由於和類比的錄音座相同而且並不在我們本次的範圍內,故不贅言),雖然不管是利用 balance 或是數位的方式來傳遞訊號,在品質上的影響雖然有限,但所造成的不便實在很惹人討厭。但話雖如此,我仍然不得不說這是我比較喜愛的數位錄音方式,因為除了剪接的問題之外,相對在其他方面的問題都較小也較好解決。
硬碟錄音
.........在硬碟錄音上,目前的市場可說得上市一片“混亂“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價格的上下幅度過鉅、品質良莠不齊。不過不可否認的,這也是目前最經濟、最快速製作專業水準錄音的方式了。在這裡我們就來看看一些小弟認為要有價值又具專業水準的硬碟錄音器材了。
.........說到硬碟錄音,您不能不知道的就是 Digidesign 這家公司了。在現有最專業級的硬碟錄音界面中, Digidesign 的 ProTools可以說是無人能出其右的了。其24 bits的 Interface 888 有各 8 軌的輸入及輸出就像是一部專業的數位多軌磁帶錄音座一般,其專業級的品質可以和上述的各個專業錄音座媲美而毫不遜色,唯一的問題是價格過於昂貴。比之上述的錄音座產品,目前一套包含電腦PCI卡及888 Interface 的完整ProTools系統至少都是美金 8500 元左右,當然這價格還不包括電腦等基本配備的價錢。對於一般像小弟一樣的市井小民而言,這只能說是夢幻機種了。
.........接下來的等級中, MOTU 所生產的 1224 及 Event 的 Layla 都是在品質上相當不錯而在價格上還可以接受的產品。MOTU 的 1224 可以說是目前所有機型中小弟覺得最值得推薦的一款機器了,一部 1000 元美金左右售價的機器 (我在這次的 MacWorld Expo 中,Sweetwater 和 MOTU 搭配,現場要價只要 899 美金,害我當時就想要把錢當場掏出來買了),提供了 24 bit 的錄音能力、分離式的錄音界面、各 8 組類比 balance 的輸出輸入、 AES/EBU 的立體數位輸出並且支援 ASIO 規格的各種軟體,這實在是一部物超所值的機器。
.........Layla 也是一款不錯的選擇,它有分離的錄音界面、各 8 組類比 balance 的輸出入,比較可惜的是由於它是比較早期的機種了所以只有 20 bit 的錄音能力,又其分提示界面與電腦之間的聯繫僅利用 PC 上的串列埠(Parellel port ,也就是一般 PC 的印表機接頭),因此我實在懷疑在 8 軌同時進行錄放音的時候機器的傳輸速率是否真的夠快(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就算不是很明顯,由於傳輸速率過慢所造成的 Digtal Error 過多的情形,對你所製作成品的水準在與其他機種的相較之下就無所遁形了)。不過以 Layla 一部美金 600 元左右的價格,這也可以說是無可厚非了。
.........以目前的趨勢而言,越來越多的廠商都在硬碟錄音上面動腦筋 (銷售單價遠較磁帶式的錄音座低),一些知名的大廠如 Yamaha 、 Roland 等等也都積極的投入這個市場中,由此可知在可見的未來中這類產品的售價必會大幅下降,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口使用這類的產品。
.........而對於這類產品而言,目前最大的兩個問題是空間及規格:所謂的空間是指硬碟空間,以一個 16 bit 、 44 或 48k Hz 的 AIFF 檔案來說,單軌每分鐘所需要的硬碟空間約是 5 Mb 左右,一首 4 分鐘、 24 軌的錄音即需用掉 480 Mb 左右,加上所需要留給剪接、混音等等的空間又要花掉 100 Mb 左右的空間。若你還有不同的 Take ,那就更多了,平均一個 10 GB 的硬碟大概只能存放不超過 10 首歌,那還要你的硬碟完全不作為他用才行(不要忘記,你還要做一個以上的備份才好)。將來 24 bit 、 96k Hz 的錄音成為標準後,同樣檔案的大小更在 2 倍以上,雖然硬碟的價格在迅速下降,但這仍然會是這類錄音的一大問題。
.........而在規格上,由於製造的廠商過多,相對規格也就變雜了。在輸出時雖然大家多號稱是標準的數位訊號,但其中許多的內部構造及 Digital Clock 卻不見得相容,而所支援的標準也多有不同,非常容易因為一點小問題(如電壓不穩)就產生許多的錯誤訊號,大膽的說一句,目前市面上的這類界面根本沒有兩塊是完全相容的,由此也可知硬碟錄音在品質上的風險是有多大了。
.........而另外有一類的硬碟錄音器材是不需要和電腦一起使用的(上述都是以和電腦合用者為主)。這類產品一般適用在家庭式的錄音上,也由於不需和電腦一起使用,所以大部分這類機器已包含了整部如混音器一樣的機器在一起了,而這樣的產品以 Roland 的 VS (virtual studio)系列最為有名了。由於已經包含了所需使用的各類元件,所以使用上相當方便,一部小小的機器就可以完成從錄音到成帶的所有過程,要帶出門也相當容易。但相對由於要壓低機器的售價,其所提供的擴充性及品質就稍有打折了。
結言
.........在可見未來的是,數位錄音座的產量及形式都會逐漸沒落,而硬碟錄音的產品則會逐漸的稱霸整個市場。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價格上的差異。雖然小弟認為數位錄音座會是比較方便及專業的錄音方式,但由於價格無法和一般的硬碟錄音界面競爭,最終一定是逐漸的被淘汰,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不過硬碟錄音時,所使用的非線性式 錄音方法,其具有的彈性及潛力實在是相當大的,而這也必定是未來錄音模式的主流。
*附註1 實際錄音的常錄由所購買的帶子長度決定,另外雖然他們和一般影帶的規格相同,也可以交互使用,但實際精密的製造過程上各有一些合影帶不同處,因此建議購買由專業廠商所生產的專用帶子而不要貪圖便移去購買一般市面上一些劣質的影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