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常用的八大武器介紹。

本文由 Antress2007-03-30 發表於 "錄音、MIDI、音樂製作" 討論區

  1. Antress

    Antress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12-03
    文章:
    128
    讚:
    0
    以錄音混音較常用的八種效果器為主,盡量我會把一些使用說明書比較沒有提到的功能也附上,good luck。

    預定分類:

    1.Compressor

    2.Limiter

    3.Gate、Expander

    4.Equaliser、Filter

    5.Channel Strip

    6.Multiband

    7.Reverb

    8.Delay
     
    Last edited: 2007-03-30
  2. Antress

    Antress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12-03
    文章:
    128
    讚:
    0
    [font=黑體]1.Compressor[/font]

    先大概介紹一下Compressor,以功能最完整的Sonalksis SV-315為例。

    [​IMG]

    一般Compressor的功能,就是控制動態,由高量控制到低量,進階一點的話,則可以限制動態或用來調特別的聲音,大致上你看的到的Compressor都要有這些功能。

    最基本:

    Threshold:控制訊號作用的臨界值
    Output Gain:控制訊號輸出量

    接著比較會出現的:

    Input:控制訊號輸入量
    Ratio:控制壓縮比率

    次之:

    Attack:控制壓縮起始時間
    Release(Recovery):控制壓縮還原時間

    較不常看到的:

    Knee:控制壓縮以外到壓縮開始之間的緩衝
    Crush:控制壓縮狀態下最大值的能量

    附屬:

    Hold:控制Attack結束到Release起始的緩衝
    Side-Chain:控制壓縮立體感的Filter
    Limiter:直接具備動態限制功能的第二個附屬壓縮機

    表頭:

    數位比較常見的就是Curve形式的Compressor,你會看到目前的設定曲線,有這條曲線可以控制的話,發揮範圍就會大的多,但使用上也比較不直覺一些。

    而某些Compressor要是Threshold range給你非常大,例如可以壓到-90dB,實際上並不可能需要使用到那麼大的壓縮量,且容易造成聲音變形,因此建議自行控制Threshold最大值約到-30dB即可。

    Curve形式沒辦法直接透過Curve區塊視覺判斷Attack和Release的速度,但你還是可以用他附加的GR(Gain Reduction)表頭來查看,並且好處是通常GR和Output都會一起顯示,不必切換使用。

    硬體則多半送一個VU表頭讓你切換使用,Compressor的表頭多分成Input、GR(Gain Reduction)、Output三種形式,並且硬體通常會先幫你將Curve設定好,所以使用上更直覺,但是發揮空間也會較小。

    而如果是模仿硬體的軟體Compressor,那麼他大概也會把VU設計給你。

    GR的動作範圍取決於你的Threshold及Ratio,所以假使你Threshold -12dB,那麼0dB代表GR以-12dB為起始點,音量超過-12dB並且經由Ratio計算後才會有動作。

    在GR上的速度表現,Attack時間越快,GR下去的時間也越快,速度越慢,GR就會比較遲鈍。

    Release則是速度越快,GR回來的時間越快,速度越慢,回來的時間越慢。

    [​IMG]

    如果是非VCA屬的Compressor硬體通常也有一種設計,以Input做Fixed Compress Curve,連帶Threshold等動作,如FET式的1176LN便是這樣用,並且Attack和Release不同於軟體得反過來轉。

    所以拿到Compressor,第一件事情先考慮好你需要壓縮的模式,再做調整,假使我們現在手邊有一軌Vocal,並且我只想控制他的最大值,下面以Ultrafunk為例。

    在這圖中,主唱動態起伏很大,我希望可以控制他在-12dB左右,但是低於-12dB不要去動作,也不要壓的像Limiter這麼死。

    [​IMG]

    正常來說,類似這種Compressor,最快速達到動態控制的動作就是。

    1.Ratio
    2.Threshold
    3.Output Gain

    所以我們先調Ratio,在調整Ratio時,你會發現比例越大,整個曲線就越下壓,因此這時我們可以評估想控制的動態Range,假設我們要Threshold到-12dB,以-12dB為臨界點,那麼Ratio 4:1可以達到的效果則是當原始訊號走到-4dB時,Compressor幫你下壓6dB,變成-10dB,訊號走到-8dB時,Compressor幫你下壓3dB,變成-11dB。

    以Ratio 4:1,Threshold -12dB來計算是這樣。

    -4dB比臨界點-12dB多了8dB,所以用Ratio 4:1壓縮下來,原始訊號多的8dB將控制到只多出2dB,最後你會得到新的訊號為-10dB。

    透過Curve可以更清楚的看到,一開始的最大值,變成只能遊走在紅線範圍內。

    [​IMG]

    但是除了Curve之外,你還得決定Attack和Release的速度,才能更明確的達到壓縮的目的,所以我們調Attack和Release都極快速,Attack和Release都極快速的意思是,很快的開始壓縮,但也很快的放掉以準備下一次Attack,這樣Compressor對於聲音做動作的密集度就很高,不容易有漏網之魚。

    Ultrafunk的TCR就是Auto Release,而Release time太長的話,往往也會把Threshold值以下的音量跟著再壓下去。

    由於我們使用了最大Crush,並且Attack非常快,所以最後Knee只控制臨界點之下(低於-12dB的訊號)到臨界點以上(高於-12dB的訊號)間的緩衝,Knee加大的話,聲音就會比較自然,Curve也會更平順,但缺點則是動態控制能力會變差,所以這時候除了透過Curve做判斷外,也決定你所需要的聲音自然度,在聲音自然度和動態控制能力之間取個平衡,接著設定一個值,假設我們設為8dB。

    那麼壓縮之後的波形就會如此,-12dB以上的音量都壓小了,-12dB以下的音量都沒動到:

    [​IMG]

    第二種壓縮法,Ratio 20:1,我想壓到-15dB,但是又希望-15dB到-20dB的音量可以膨脹到接近-15dB,讓整個動態控制的更穩。

    [​IMG]

    由於Ultrafunk這種沒有Input,所以我們Threshold多壓一點,壓到-20dB,接著Gain 5dB,這樣你還是達到壓-15dB的目的,要是有Input可以控制的Compressor,那麼便可以直接加Input Gain 5dB。

    對於Compressor來說,Input Gain 5dB = Threshold -5dB + Output Gain 5dB。

    [​IMG]

    由於聲音膨脹了,聽起來會較不自然,於是我們放慢一些Release,調到聽起來OK即可,太久的話會達不到膨脹的目的。

    壓成之後會長這樣:

    [​IMG]

    第三種壓縮法,Punch以外的聲音都壓更小,也就是只保留Punch的部份。

    這是原始的圖形,-12dB左右的聲音,不屬於Punch的部份,都再壓下去,-12dB以上的音量,盡量要保留,那麼第一個,Ratio由Curve上的Input球來決定,大約12:1,接著Threshold壓下去。

    [​IMG]

    再來因為得保留Punch,Attack需要長一點,但是Attack太長的話,又可以說是對壓縮沒有動作,所以我們往內拉一點,讓壓縮的感覺出來。

    接著也是為了盡量保留Punch,壓縮必須很快復原,Release time調很短。

    因為高低的落差很大,所以不必考慮緩衝,Knee設為0dB。

    Knee值小的話,一般稱為Hard Knee,也就是Knee這件事情幾乎不存在,聲音聽起來比較硬,壓縮和不壓縮之間沒有緩衝可言,落差比較大,Attack起始後的速度快一些,適合用於壓比較需要Punch的聲音。

    Knee值大的話,則稱為Soft Knee,緩衝範圍大,聲音聽起來會比較軟,Attack起始後的速度慢一些,適合用來壓自然樂器。

    這樣聽來,雖然想壓的部分有壓到了,但最大值似乎還不夠,所以我們關閉Crush,讓最大值可以衝上去,在Ultrafunk上這個功能得按下Type,選擇Vintage。

    [​IMG]

    之後壓出來便是這個樣子:

    [​IMG]

    第四種壓縮法,把Compressor調成Limiter,壓到-10dB。

    [​IMG]

    這也算是一種DIY Limiter。

    Ratio直接拉到最大比例,接著Threshold調到-10dB,Attack和Release都最快,最大Crush。

    [​IMG]

    如果你用1176LN,Ratio那邊按住Shift再壓下去,Attack和Release都調最快(順時針轉到底),也會變成Limiter。

    [​IMG]

    -10dB壓出來便是這個樣子:

    [​IMG]

    第五種壓縮法,要能控制住動態,還要保持聲音自然。

    這是一種懶人專用的萬用Compressor設定值,雖然萬用,但絕對不會是萬能,只是為了讓這種全功能的Compressor在臨時需要的時候用起來別那麼麻煩,你可以自己設定一組,大部分時候還是建議自己調比較好,存Preset也是一個辦法。

    以Sonalksis為例,先保留Threshold和Gain:

    [​IMG]

    Ratio 10:1,因為就是要控制動態,比例高一點無所謂,Attack中度,遇到鼓的時候才適用,自然樂器也不會爆出來,Release偏快,這是取自大部分我們調Release時的平均值,或是你可以選擇Auto Release,接著把Hold拉到最大。

    當然看到Ratio 10:1,第一個反應就會覺得聲音不能自然了,所以接著得把Knee加大,一樣為了要能控制動態,別加太多,大約10dB。

    這樣看上去,這個設定值可能會把鼓和Bass的Punch消弱很多,因為Attack偏快,Knee也不少,所以我們把Crush值拉小,讓最大值也衝的上去,通常Crush值越小,最大值的壓縮行為就會越自然,但動態控制能力也會跟著被犧牲,反過來Crush值越大,最大值就壓的越暴力,動態控制能力就很強勁。

    最後Side-Chain的部份,考慮到得適用多數樂器,所以選擇左邊第二個。

    這樣你就有一個設定值,只需調整Threshold和Gain,方便使用在很多情況下。
     
    Last edited: 2007-03-31
  3. Antress

    Antress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12-03
    文章:
    128
    讚:
    0
    [font=黑體]2.Limiter[/font]

    Limiter是Compressor的另一種用法,基本上核心是相同的,都是限制與壓縮動態,Compressor一般在最大Crush下也可以調成Limiter,但是獨立的Limiter往往會多做一件事情就是Soft Clip,這是比Compressor內部更快速的Attack與Release動作,光Compressor本體無法辦到的部分,通常我們稱為Brickwall Limiter,只有少數的Compressor本身會附帶SoftClip功能。

    標準的Clip波形,我們稱為HardClip,豪不留情的打到Peak線上去,容易聽到明顯的破音。

    [​IMG]

    SoftClip之後的波形,邊線比較軟,但如果動作量太小,音量到一定程度時還是無法負荷,一樣有可能聽到破音。

    [​IMG]

    所以Brickwall Limiter還分兩種形式,SoftClip和HardClip,兩種都能確保音壓不超出Peak 0dB。

    某些如果僅標示Limiter功能的,並不一定他就是Brickwall式的限壓,如Sonalksis Compressor上的Limiter就不能當作Brickwall使用,音量還是很有可能超出Peak 0dB,這種屬於單純的Limiter,和Brickwall區別在這。

    傳統式Limiter:

    [​IMG]

    Brickwall Limiter:

    [​IMG]

    以自然度來看,純Compressor、Limiter是最好的,但通常我們也需要限制最大音量在Peak之內,所以看來SoftClip又應該比較好,並且多數的Brickwall Limiter都是選擇使用SoftClip,但偏偏他也有個缺點是,會把RMS大的聲音音場及張力一起限制住,如果是混音整體需要大音量的話,使用SoftClip模式的Limiter很容易讓你的小鼓往裡面跑,並且造成一些壓迫感,HardClip Limiter則不會有這問題。

    數值雖然上HardClip Limiter壓迫更多,但聽覺上卻是SoftClip Limiter比較容易造成壓迫,所以近代的混音為了拼音量,很多會使用HardClip Limiter,且HardClip帶來的失真更容易刺激聲音貼近畫面,代價則是更強烈的數位感。

    以最有名的Plugin L2來說:

    [​IMG]

    L2就是SoftClip Limiter的一種,動作量大約1dB,並且內藏Soft Knee,左邊的橫條雖然寫著Threshold,但他其實是Input,所以壓下去之後音量會增加,右邊的Ceiling則是一般的Output,走在SoftClip之後。

    而當你調整Release時,真正在控制的便是SoftClip之前的Limiter,Release time一但拉長,得到的聲音跟Compressor會非常類似,Atten則是這個Limiter的GR表頭,右邊的IDR代表Dither,可以聲成一些噪音,減低量化誤差造成的刺激性,如果你的Project沒有升Bit高於16,輸出正常,一般是不需要開啟的。

    另一顆雙重模式的Elephant:

    [​IMG]

    Elephant除了本身有7種SoftClip模式外(各代表不同的動作量),還外加一個HardClip模式,內藏Hard Knee,Limiter上的HardClip部分其實就是不對Peak之內的音量動作,直接讓超出Peak外的音量Normalize,和你讓一個聲音在沒有Limiter的情況下先拉大,接著Normalize其實是一樣的,但Elephant選擇HardClip模式時還是會做壓縮動作,所以當你選用HardClip模式時,Shape和Rshape雖然無法操作,GR仍保持下壓。

    在混音適當的情況下,使用HardClip Limiter也不容易聽到破音。

    且掛上了一顆HardClip Limiter,總輸出仍會被限制不超過Peak,所以聽到的聲音往往還是比直接拉大音量來的小了些。

    Elephant也很簡單的使用了Input與Output,有Dither與DC Offset功能,並帶GR及RMS表頭,PRMS是Power RMS的簡寫,Shape與Rshape分別表示Attack(Range非常小)與Release。

    附加的Oversample功能,可以提高SoftClip的能力,但是CPU負擔相對也會提高,HardClip模式則無幫助。
     
  4. Antress

    Antress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12-03
    文章:
    128
    讚:
    0
    [font=黑體]3.Gate、Expander[/font]

    Gate及Expander通常都會寫在一起,他們的關係就很像Compressor與Limiter。

    Compressor如果Ratio非常大的話,我們即可稱之為Limiter。

    Expander如果Ratio非常大的時候,則可稱之為Gate或Noise Gate。

    但功能上,Expander和Compressor剛好反過來,一者膨脹,訊號經過臨界點之後向上作用,一者壓縮,訊號經過臨界點之後向下作用,Compressor是由高量到低量做動態控制;Expander則是反過來由低量到高量做動態膨脹,因此在一個調整恰當的情況下,兩軌相同Source同時播放,一軌是Compressor過的聲音,另一軌Expander過的聲音,你會聽到一個近乎沒做過處理的聲音。

    如果將Ultrafunk Compressor設定為Ratio 0.4:1的話,你就得到一個Expander的效果了。

    [​IMG]

    而一般的Gate、Expander會控制膨脹後的最大音量跟原始相當,所以並不是同Ultrafunk這樣使用,通常我們把Gate運用於過濾雜訊或控制一些樂器的Sustain。

    這邊還是用功能最完整的Sonalksis Gate來做說明。

    [​IMG]

    Gate常用到的功能有這些:

    基本:

    Threshold:控制訊號作用的臨界值
    Range、Floor:控制強制消退量
    Gate Open、Close、Hysteresis:控制Gate的門檻範圍
    Output:控制訊號輸出值

    次之:

    Attack:控制Gate起始速度
    Release:控制Gate還原速度
    Hold:控制Attack和Release之間的緩衝
    Input:控制訊號輸入值

    附屬:

    Ratio:膨脹比率
    Knee:膨脹緩衝
    Duck mode:負比率的壓縮模式
    Side-Chain:Gate濾波器

    在SV-719上,Curve圖表並不顯示Hysteresis線型,因此你得用聽覺作判斷,如果Threshold設為-5dB,Range 60dB,Hyst設為10dB,這個Threshold -5dB即表示Gate Open,第一個臨界點,那麼當音量跑到-5dB的時候,Range所以設定的60dB還不會馬上作用到,必須再自然消退到Threshold之後Hyst 10dB,即Gate Close的-15dB,第二個臨界點,訊號才會瞬間消退到-60dB以下,而-60dB以下的訊號,則會維持自然。

    所以這個Hyst你可以設定Gate Open到Close的緩衝,這和直接單純設定Threshold不同的地方是,沒有Hysteresis的話,Gate Open與Close等於相同值,Attack、Hold、Release則會直接依這個Threshold臨界值來動作。

    Attack決定最小音量(Gate Close以下)衝到最大音量(Gate Open以上)的速度,最小音量假設是靜音,最大音量為-3dB,那麼設定0.1ms,他很快就會達到Gate的效果,Gate效果達成之後,Hold可以決定這個Attack結束要在Gate Open以上停留多久時間,才開始做Release動作。

    Release的速度,在Range大的情況下,Release越快,聲音就消退的越快,所以Release放慢一些可以讓聲音消退的比較自然,聲音則會和在Expander模式下運作很類似,如果你使用Expander模式,還可以另外控制Knee,聲音會更自然。

    Duck模式則又和Gate相反,消除高音量,保留低音量。

    [​IMG]

    字面上看來他跟Compressor好像一樣,確實他就是Compressor的一種,只是變成負比率,一般的Compressor最大壓縮比也許讓你設定到Ratio為100:1,Duck模式則變成類似-20:1,Threshold -12dB換算之後,原本Compressor模式100:1下高音量只會壓縮到Threshold設定值-11.88dB,這邊則由於負比率,變成壓縮到低於設定值以下,原本的0dB會壓到-20dB去。

    但SV-719多了Range之外可以設定為不動作,所以你可以用來單純的消除高音量,保留低音量。

    Compressor和Expander都是屬於相同乾溼相乘的設計,最主要差別在於Shaping的方式,所以在Gate上你也可以使用Side-Chain去過濾濕的聲音,這時Curve上的音量會受到一定影響。
     
    Last edited: 2007-03-31
  5. Antress

    Antress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12-03
    文章:
    128
    讚:
    0
    [font=黑體]4.Equaliser、Filter[/font]

    EQ其實是很單純的,透過三個動作即可改變頻率型態。

    Freq決定動作頻段。

    Q值或Bandwidth決定頻段的寬度,Q值大的話,寬度就小,聲音比較不自然,但音量上的影響也比較小,Q值小的話,寬度大,聲音則自然很多,音量也反過來影響很大,而Bandwidth則和Q值相反,數值越大寬度越大。

    Gain、Boost、Atten增減該頻段的量,使用Boost和Atten最有名的為Pultec EQ。

    也由於EQ多設計的不太相同,組合方式很多種,所以我們用兩個功能比較完整的Linear Phase EQ來介紹。

    [​IMG]

    [​IMG]

    這兩顆Plugin都是五段EQ加高低段Filter,五段LF、LMF、MF、HMF、HF,分別代表低頻Low Freq、中低頻Low-Mid Freq、中頻Mid Freq、中高頻High-Mid Freq、高頻High Freq,使用上不但沒有比較不方便,且發揮度很高,但缺點是這兩顆EQ本身也不帶個性,所以他們的個性得由你自己決定。

    而Filter一般如果寫做High Pass,則表示它是保留高頻的Filter,只砍低頻,如果寫做High Cut,表示它砍高頻。

    他們也都有支援讓你自訂Filter的量,如Cambridge只要按Filter In上面的鈕就會出現選單,最底下Bliptic模式有時也稱作Killer,會豪不留情的將設定的聲音砍到低。

    因為一般都認為,自然高頻往往不足,衰減高頻比衰減低頻機會少很多,且更不需要使用到砍的方式,所以偶爾你會看到一些EQ只有帶High Pass Filter,對於這種EQ,需要衰減高頻的時候使用Shelf或Peak即可。

    [​IMG]

    Cambridge每一段都有個Shelf的開關,開啟他的話,該段則會變成Shelf模式,Shelf模式下調整聲音比低Q值來的更自然,但動作範圍也會大很多,也就是從你所調整的Freq到底都會做動作,High Shelf會連帶到最高段,Low Shelf則連帶到最低段,ABC可以切換該段三種Shelf型式,五段都是分離的,沒有開啟的話,則是一般的Peak或Dip模式。

    [​IMG]

    SV-517則只支援兩段可切換Shelf及Peak,可以由左下角的Shelf開關設定連動Shelf型式,Curve線型會稍不相同。

    [​IMG]

    Peak模式下的Curve線型,Cambridge及SV-517都使用同樣連動的設定,Cambridge在右上角按下TYPE即可切換,SV-517在左下角Bell切換,各有三種。

    [​IMG]

    [​IMG]

    需要調整兩種EQ做比對的話,Cambridge右邊可以切換A及B模式,IN關掉代表Bypass,SV-517則在右下方,A -> B表示Copy to B,B -> A表示Copy from B,沒有按複製的話,那麼直接切換到B模式會看到一個沒動作過的EQ Curve,FLAT表示Curve還原平直。

    [​IMG]

    [​IMG]

    SV-517另外附了頻譜功能,方便邊調整EQ邊查看頻率狀態,按下Spec鈕開啟。

    [​IMG]

    需要設定Curve顯示範圍大小時,Cambridge直接按右上方的Zoom + -及可切換,最高40dB到最低-40dB,SV-517則必須進入Setup鈕,最高24dB到-24dB。

    [​IMG]

    既然有這麼多段可以讓你自由調整,那麼也就可以做一些不一樣的DIY了,這邊一個例子,假如我們需要Boost高頻,想增加的量很高,但又不希望刺激性太強烈,那麼有一種方式是你可以用兩段來做加減,將頭給打平。

    第一段直接先Boost上去,例如2KHz,Q值1.14,Gain 17.6dB。

    [​IMG]

    第二段調到差不多的頻段,但是Q值大一點,改成Gain -3.8dB。

    [​IMG]

    這樣由Curve看上去,頭不但打平了,實際在聽聲音的時候,Boost量依然有達到目的,卻也變的比較不那麼刺耳,當然還有很多其他自己DIY EQ的方式,只要在這種Linear Phase EQ上都可以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Last edited: 2007-03-31
  6. Antress

    Antress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12-03
    文章:
    128
    讚:
    0
    [font=黑體]5.Channel Strip[/font]

    Channel一般都設計在Mixer或Console上,混合了EQ、Filter、Compressor、Gate等功能,方便每一軌可以做多種處理,通常也都不會加入Reverb、Delay等空間效果,並且使用上與個別的處理器有些微不同。

    最基本Channel會有:EQ模組、Compressor模組、Routing、Phase flip、Input和Output。

    次之:Gate、Expander、Side-Chain Routing。

    以SSL Duende為例:

    [​IMG]

    四個分開的功能看來都差不多,使用方法請看前幾篇,HF及LF的Q值改由Bell鈕切換,Attack速度改由FAST ATT鈕切換,但除了Input多出Phase flip之外,還有幾個Routing的開關。

    Filter在一般模式下會走在EQ之後,最後進入Dynamic,如果你按下Filter的DYN S/C,那麼這個Filter就會變成Dynamic的Side-Chain,如果你還記得動態處理器都是乾溼相乘的話,加上Side-Chain,他就會去處理Dynamic濕的部份,原本的Filter功能則變成不存在。

    EQ及Filter都按下DYN S/C,他們就都變成Dynamic的Side-Chain了,如果你需要Filter,也需要Side-Chain的話,則可以只按下EQ部分的DYN S/C,改由EQ來處理,在Output區按下S/C LISTEN,可以只監聽Side-Chain的聲音。

    若這兩者只有其一、或無變成Side-Chain功能時,按下Dynamic組的PRE EQ鈕,Dynamic就會在EQ、Filter之前處理。

    Gate和Expander可以由EXP鈕作切換方式,Compressor組上的PK按紐,平時沒有按下去的話,這組Compressor就是RMS壓縮模式,按下去則會切換為Peak壓縮模式。

    EQ上還有一個E鈕,由於預設是搭配G系列Console上的EQ模組,如果按下E鈕則會變成E系列Console上的EQ模組,聲音稍不相同。
     
    Last edited: 2007-03-31
  7. Antress

    Antress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12-03
    文章:
    128
    讚:
    0
    [font=黑體]6.Multiband[/font]

    另一種EQ和Dynamic的組合,Multiband Compressor,通常使用於Mastering。

    這邊我們用YAMAHA的Final Master做介紹:

    [​IMG]

    這是一顆數位感很重的Multiband Plugin,附贈於一些YAMAHA數位產品,但前陣子在日本很流行,因為他可以壓出其他Multiband壓不出來的大音量,使用上與獨立Compressor其實是差不多的,也有Reduction表頭可以查看壓縮情形,只是不同於一般Compressor對整體壓縮,Multiband可以將頻率分段處理,所以以這三段的Multiband來看,他就會有兩個點可以讓你自行設定頻段分割,左邊的Div決定分割的深度,6dB的話會比較自然的混合,12dB則會明確的切開。

    [​IMG]

    在每一段的Curve圖表下方,有SOLO和BYP鈕可以讓你自訂所需監聽的頻段,Compressor控制項下方也有個別的Limiter可使用,左方則是三個Gain的Link開關,左下方可開啟Autogain功能。

    [​IMG]

    再下面的Look Ahead Delay,走在Routing倒數第二位,算是有點仿盤帶機的Delay模擬,效果如何由你決定,最右下角則是Routing的底端,SoftClip,由於前面已經走了三段Compressor及Limiter,所以最後來到這邊你只需用SoftClip來決定Peak之前的軟化量即可,數值越大軟化量越大,搭配前方的Multiband,其實也可以當成Brickwall Limiter來使用。

    [​IMG]
     
  8. Antress

    Antress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12-03
    文章:
    128
    讚:
    0
    [font=黑體]7.Reverb[/font]

    主要的空間效果之ㄧReverb,即使一般聽音樂的朋友對效果器不認識,都至少會知道這一款,Reverb、Echo、Delay之間有一些共通點,基本主體都是由Delay的聲音構成,但實際運用上卻又大不相同,這邊我們以最常用的兩種Reverb型式介紹。

    分別為純數位式Reverb,和Impulse Response。

    純數位式與IR式都有各自不同的用途,IR由於會以真實空間的反射聲做為取樣,真實性比純數位式來的高很多,Delay化的感覺也較強烈,但遇上一些需要虛擬空間感的音樂時往往還是會使用純數位式。

    他們都有一個相通的操作方式就是Response本身的ADSR,Attack、Decay、Sustain、Release,偶爾各家Reverb會用不同的名詞來標示,也由於Reverb內部多為乾濕相加的結合方式,為了讓濕的聲音不要太純粹,往往也都會搭配一組EQ。

    先講純數位式,純數位式由於是虛擬空間設計,大致會有這些控制項目。

    [​IMG]

    基本:

    Predelay:決定乾的聲音開始到Reverb聲音開始之前的延遲時間。
    Room:決定虛擬空間的尺寸。
    Reverb time、Decay、RT60:決定Reverb發聲時間的長短。
    Wet、Dry、Mix:調整乾濕度。
    Filter:Reverb聲音本聲的濾波器。

    次之:

    Width、Diffusion:調整Reverb所擴散的寬度。
    Early、Damping:控制Response及反射體的毛絨度。
    Ambience:控制環境的感覺。
    Reverb EQ:進階使用於Reverb本身的EQ。

    附屬:

    Input、Output:控制訊號的輸入與輸出量。

    第一件事情,我們先決定Room size,這個設定可以直接由混音內容本身來判斷,儘可能的是一個混音之內不要使用太多不同的Reverb,因為Room size通常都是設計上供參考,每一家Reverb標示的空間感不一定能相融合。

    接著調整Reverb time或Decay,數值不用太多,可避免干擾其他樂器及加上Reverb本身聲音後的樂器解析度,少數你可能會看到Decay方式特別標示為RT60的,RT60是一套精確的Reverberation聲學運算公式,研發於1922年,通常這種Reverb都將反射方式計算在RT60 = k(V/Sa)之下,最大到最小衰減音量有60dB整的相差,所以如果使用RT60所計算出來的反射空間感,在數位Reverb當中空間準確度及擬真度會比其他種方式來的更高一些。

    Reverb time調好之後,要是聲音太糊或混音的亮度不對稱,可以試著調整EQ及Filter,最後控制這個Reverb的乾濕搭配,Reverb的感覺就出來了。

    偶爾你需要把聲音打遠,但是Wet、Dry並不是相對控制的話,那麼適度的Wet,並減少Dry的聲音就可以將聲音往內打了。

    Width、Diffusion可以控制Reverb room的寬度,Early、Damping則可以控制反射的形式與材質,當然由於他們都是虛擬的,一切依你對這首音樂混音的想法去調整即可。

    [​IMG]

    接著介紹Impulse Response式,Impulse本身雖然已經錄製好一個形狀,但要將這個聲音使用在Reverb運算當中,會比數位式更需要做朔型的動作,並且使用的是ADSR的方式,以SIR為例,控制項目如下:

    Predelay:決定乾的聲音開始到Attack之前的延遲時間。
    Attack1:起始Reverb聲音的強度。
    Attack2:起始Reverb聲音的長度。
    Envelope:同Release,消退時間的長短。
    Length:同Sustain,發聲時間的長短。
    Stretch:同Decay,強度。
    Stereo LR:控制立體聲寬度。
    Reverb EQ:控制Reverb聲音本身的EQ。
    Wet、Dry:控制乾濕度。

    透過右邊選單你可以選擇Impulse,Reverse鈕可以反轉Impulse Response,ADSR控制項目上方有圖形參考,使用上很方便,加上數位式的使用方式,IR式其實用法不會差異太大。

    Reverb主要目的還是用來朔造空間感,因此適量調整到空間感有出來即可,特別樂器多的時候更需要適量,不當使用Reverb往往大幅降低整體混音解析度,並且Reverb本身的美感也會被破壞。

    如果你使用發送,建議將Dry拉到最低,可避免連同原始訊號再發送一次,發送軌本身也可以做混音的動作,要是不喜歡Reverb自身帶的效果,那麼可以在發送軌上搭配其他效果器。
     
    Last edited: 2007-03-31
  9. Antress

    Antress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12-03
    文章:
    128
    讚:
    0
    [font=黑體]8.Delay[/font]

    另一種主要的空間效果Delay,近代有一些混音師提倡運用DIY Delay來取代Reverb的說法,似乎讓人看到Delay及Reverb彼此間的關係,實際上好不好這麼做見仁見智,但如果是主旋律的話,只加Delay不加Reverb在這幾年確實是個好方法,Delay也有很多種不同的設計方式,這邊以功能最完整的Spin Delay來做介紹。

    [​IMG]

    雖然這顆Delay只有雙Tap,不過正常的情況下不太需要用到更多的Tap,否則Reverb也許更適合。

    使用方式很簡單,右上角先決定SYNC模式,看要搭配Project的Tempo還是直接採取ms運算,接著由左邊兩個Tap調整Delay time。

    [​IMG]

    Delay time設好之後,我們可以由左至右決定Delay的方式,最左邊的四個按鈕分別是Bypass、L * -1、R * -1、LR * -1,* -1這個動作,就是Phase flip相位反轉,讓原本正常收放的訊號反過來,聲音單獨聽起來不會有太明顯的改變,但是在混音中適當的運用Phase flip可以提高解析度,尤其遠的聲音,某些情況下會比EQ更好用。

    接著調整Feedback,Feedback在聽覺上很類似Reverb time,是以Delay回路把Input訊號Route回Delay的做法,Feedback值的大小所影響的結果會直接關悉到Delay Effect的持續時間,所以設定適當之後,來到後面。

    這邊的Shift和Pan,都是Pan的工具,Shift代表Delay本身的位置,Pan則可以控制立體感寬度,最後我們可以調整雙邊Tap的音量,Master那邊的Dry是Input的原始訊號量,Wet則是Delay Effect的訊號量,你可以使用下面Mute來分開監聽,調好就差不多完成了。

    [​IMG]

    進階一點的話,左下方你可以選擇Routing的方式。

    [​IMG]

    中間下方則可以幫兩個Tap調整不同的EQ型態,EQ的調整方式請見前篇。

    [​IMG]

    簡單的提了八個工具做介紹,效果器雖然很多元,但如果這八個基本款可以先搞定的話,面對其他各種組合型態的效果器時就能找到很多相通點,也會比較好上手;且各種效果器對聲音的做用力可強可弱,因此若再調整的時候,可以連帶考慮維持聲音的自然度,玩一陣子應該就能抓到每種效果器的Range適用範圍,最後,祝大家都能Mixing順利,enjoy。
     
    Last edited: 2007-03-31
  10. 爆爆

    爆爆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6-01-12
    文章:
    315
    讚:
    0
    贊∼誠摯感謝Antress哥的貢獻......
     
  11. mydrum

    mydrum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08-30
    文章:
    102
    讚:
    0
    推 這真的 受益良多
     
  12. Mr72

    Mr72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07
    文章:
    2,034
    讚:
    106
    我必須說Antress 的確很用心 也很熱心...
    但是Antress 文中的敘述很多都不是很正確......

    比如說
    Threshold...比較適合翻成"臨界點"
    在compressor or gate 中,,,表示當signal 高或低於此點時 ,,compressor 跟Gate 就開使作動...
    而非““控制壓縮值““ 或““控制反壓縮值““....

    ratio 則是當signal level 超過 或 低於 "threshold" ref 值時,,,gain reduction 跟signal source 間的比例關悉...
    比如說1個-6 dB的signal..如果掛上一個threshold -8 dB,,,ratio 2:1 的compressor..
    那Gain reduction 值將為-1 dB,,output會有-7dB的signal.......

    有些compressor 的是fixed 壓縮值 或fixed compress curve,,,這類無VCA 的compressor 就可能沒有Threshold 的setting options...藉由in/out level setting跟Attack & Release設定compression curve...

    此外,,wet & dry 存粹是signal 跟efx 間的比例...all wet 的out put 就是“純efx"..all dry 就是"純input signal"...

    又如feedback 是則是delay 回路把input signal route 回delay 的做法..feedback 大小影響的結果是會直接關悉到delay 的efx大小,,,但"Feedback很類似Reverb time,聲音會嚴密的衰減...."個人覺得不是很對的解釋

    我還是很佩服Antress的努力..
    但有些錯誤的解釋可能會誤導正確的學習....
     
    Last edited: 2007-03-31
  13. Antress

    Antress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12-03
    文章:
    128
    讚:
    0
    roger that,晚點來改成正確的說法。
     
  14. Mr72

    Mr72 Well-Known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07
    文章:
    2,034
    讚:
    106
    用文字或圖表都只能輔助對“sound“的了解..
    當然明白了學理一定會對處理sound的手法多出一定的幫助跟想像...

    不過..我想最重要的
    一定要凡事都親自去轉一轉 試一試..
    Mixing 也是一樣..
    專心仔細的"Listen to the difference"...不是只是 "Hear the difference"
    用心做完Mix 也最好用心多聽幾次
    聽聽mixing當時作的 跟事後聆聽的落差在哪
    畢竟實際印證過的學理
    才真能發揮知識的力量

    看過豬圖片 跟看過豬走路 或吃過豬肉 養過豬
    還是會影響對豬的感覺...

    我一直很不會用“中文“定義解釋audio..
    所以自己也說不出個所謂"正確"
    若有冒犯,,
    希望 Antress 別太介意..

    提供幾個有圖的 links..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compressor..
    http://en.wikipedia.org/wiki/Audio_level_compression

    noise gate..
    http://www.sfu.ca/sca/Manuals/ZAAPf/n/noise_gate.html

    reverbs..
    http://www.harmony-central.com/Effects/Articles/Reverb/
     
    Last edited: 2007-03-31
  15. 泡泡

    泡泡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4-08-03
    文章:
    264
    讚:
    0
    整篇都好專業(包括討論串)...
    真令人佩服...
    希望哪天我能真正弄懂 XD
     

分享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