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評審過程

本文由 掌門人2005-03-11 發表於 "吉他創作大賽/音樂營活動" 討論區

  1.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敬愛的評審團成員:

    非常高興第二屆的 "當代吉他創作大賽" 有幸邀請到您的參與。對於您於忙碌工作中尚撥出時間對華人樂手、音樂學子提供指導,個人深表感謝。這次比賽的評審團有王秉皇、江力平、區文光、黃中岳、張超然、鍾興民及嚴和邦 (按姓氏順序排列),相信許多人已相互認識,也希望藉此機會讓尚未熟識的朋友們有些交流。

    這次比賽我們的收件數量及質量都比上一回進步,之於前者當是網路的發達與網站使用人數成長;之於後者,猜想是因為上一次比賽已設下標竿,讓今年的參賽者心裡多有準繩所致。"當代" 於參賽作品中篩選出八件入圍作品,委由吉他版主 Jeff 協助將 mp3 檔案整理、遞送給各位評審 (評審亦可自行下載)。

    "當代吉他創作大賽" 的目的在鼓勵吉他音樂的創作,並經由網路的方式讓更多人參與,更重要的也是所有評審過程、內容都經由網站的討論區進行,評審完成後所有內容也將公布、公開。是以我們著重評審過程的公開、公平以及經由理性討論與對話,讓參賽者和網友們都能從中學習到 "如何" 欣賞音樂,進而創造音樂。我們希望評審都能將其思考方式、意見等用文字清楚論述,讓這個小小的活動盡可能嘉惠廣大的華人學子們。另外關於評審方式,我們並沒有定每一個單項分數,例如原創性 25%、技巧 25%......,原因是我們認為音樂本身是自明且難以分割成各種元素,而我們瞭解、也承認,若將音樂訴諸到最深沈的部份,終歸還是個人的藝術觀與偏見。是以我們儘可能讓評審的背景多元化,也強調評審可自由評論,但需要完整論述支持其想法。也因此我們歡迎評審自由地用各種方式來評斷其音樂性,而不需受限於既有框框,或是僅強調經由自身專業來評選,畢竟最終是為 "吉他創作" 而成立的比賽。

    比賽及評審方式:

    1) 每位評審選出第一至第五名,第一名積分五分、第二名四分,類推至第五名積分一分。
    2) 最後名次將經由所有評審之積分統計出。如有爭議處尚可針對個別討論,但爭議無法定調時,依然以最後積分為評審團之決定。
    * 建議您參考上一次比賽之資料 (見相關參考資料)。
    3) 若作品未達評審之標準,評審可空缺出任何一名次;若作品水準相近,評審也可以將數作品併列同一名次。例如第二名空缺,第四名選出三人 (作品),其他名次都各一人。
    4) 評審於列出結果後,必須詳述選擇的原因、優缺點、自身的看法與切入點等,如此有助於其名次選擇之論述。
    5) 於評審結束時,我們希望所有評審能對各作品能改進的地方做出意見,期勉所有入選、參賽者,甚至其他觀看者都能從中學習,讓下一屆的比賽水準更加提高。我們也歡迎當結果開放後,網友提出意見或疑問時,評審可以直接參與討論。唯這幾點僅是本站及個人之期盼,並無硬性,而我們自然也希望所有評審能提出對此比賽及本站作業之建議。

    本次入圍作品:

    - 心之舞
    - Angel's Fantastic
    - Day By Day
    - Fall On
    - Get Heavier
    - Ready To Fight
    - Story Of Midnight
    - Whose Autumn

    相關參考資料:


    - 本次第二屆 "當代吉他創作大賽" 新聞稿 (內有各評審及參加規則之資料)

    - 第一屆 "當代吉他創作大賽" 結果名單



    張超然
    3/10/2005
     
    Last edited: 2005-03-11
  2.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我們已經將文件等寄給評審,因為評審都很忙,由我拋磚引玉先簡短評一下個人選出來的前五名,若有其他的討論或再想到的地方,我會隨後提出。

    先強調一下,今年的參賽作品比上一次多,加上考慮到下載的頻寬問題,是以我們先選出 8 件入圍作品後再交由評審選出最後的名次。對於這樣的做法我和中岳等人討論過,或許該尋求一個比較平衡評審工作量和能更客觀的做法,所以我們下一次會按收到的作品數量來看看,是否用更寬鬆的入圍數量,或是還是讓評審全部拿到所有參賽作品,對於此點我們會再思考和檢討利弊。

    這八件作品中,我一開始是採取除去法,將個人認為作品較有問題者挑出,剩下的曲目才進下一輪的比較。

    我排出的名次分別為:

    第一名 (5 分):Ready to fight 和 Whose Autumn
    第二名 (4 分):
    第三名 (3 分):Day by Day
    第四名 (2 分):心之舞、Get Heavier
    第五名 (1 分):Story of Midnight

    第一名
    很怪的是 Ready to Fight 和 Whose Autumn 這兩首曲子初聽都不是我心裡的第一名,但幾天下來多聽即回後,這兩首曲子在心底是有成長的。會有一開始那樣的感覺是因為 Ready to Fight 的素材多,雖然也多樣化,第一時間感覺起來比較沒有 focus;而 Whose Autumn 是裡面吉他彈奏最成熟的,整體的氣氛也安排很好,但第一次聽的時候覺得帶點鬆散的台灣流行音樂感覺,結構上也不是很清楚。不論如何,這兩首曲子在多聽幾次後,慢慢從原來想的第三或第四名爬上來,最後我將它們同列第一名。

    其中 Ready to Fight 的音樂素材非常寬廣,例如一進來的地方融合了 rock 與 dance 音樂的感覺,前奏的主奏卻又有點東方味,配上有電子音樂的 echo repeats、聲音檔的 reversed,顯得非常豐富。後來一段 rock、dance 的節奏帶出穩定的節奏和主旋律。我也非常喜歡從大調經過一個很棒的三連音節奏,進入小調旋律的 B 段。令人意外的是當我以為主要的音樂已結束時,實際卻進入人聲部份。

    而後面的 solo 也相當不錯,其 major scale 上上下下雖然非常整齊 (有點過於整齊和對稱),氣氛卻可以營造得很好。後面出現非常 funky 的 bridge 也讓人耳目一新,我特別欣賞作者將速度變成一半的重搖滾節奏,在開始覺得有點反覆時停止 (這段其實有點略長了些),又突然帶進 B 段的小調音樂,這手法用的很棒。而其結束也處理得很好。

    如果要說問題,我覺得主要是音樂製作上的問題,因整體的 mix 有點刺耳。關於這類製作或壓縮 mp3 而產生問題的 files,我們於送交評審前有詢問過這些作品的當事人,不過最後都維持原來的 files 來評審。是以若就音樂的角度,不談音樂製作上的問題,我以為影響應當不大,因此個人決定給予第一名的位置。

    - Whose Autumn 如前所說,第一印象並非最好的,但也必須說明,其吉他演奏手法、佈局、樂句的表情是最成熟的。比較麻煩的是這類極為技巧派的東西常會因技巧而忽略音樂性,不過這首曲子我覺得不會如此。

    它起於對稱又簡單的樂句,慢慢帶出更多的變奏音樂。我非常喜歡作者處理樂句時,用了大量的 "不同" 裝飾方式,有時是搖桿、泛音、裝飾音、甚至另一把吉他的和聲旋律。而在 solo 之前的那段分解和弦也將帶入的氣氛處理很好。 Solo 的部份則完全表現出非常超技,又不失旋律感,特別是轉入小調、使用五聲音階的部份等都表現很好。而當 solo 最高潮快結束時,又轉入較為收斂的音色和彈奏方式都很棒。

    這首曲子麻煩的地方在於結尾的處理是有點失誤的,等於是彈了那麼久的音樂,最後的結尾卻顯得有的太突然就結束掉。如果多個幾小節停在 tonic 上的 phrase 能好一些,我或許會直接分出第一、第二名。

    以上兩者,前者顯出相當多樣的音樂風格,而且融合的很好,並有豐富的重節奏;後者風格較單一,但純而不雜,以旋律見長。是以個人將兩者都排第一名。

    由於創意和成熟度的差別,我將 Day by Day 排在第三名,而非第二名。但若和其他評審討論、有爭議時,或許我會再調整我的排名。

    關於剩下的曲子,我先暫時跳過,先談第五名的 "Story of Midnight",再來談第三、第四名。

    第五名 "Story of Midnight"

    這首曲子我初聽時,本以為會把第一或第二名給它,但真的聽完時又不是這麼一回事。我仔細再多聽幾回,最後給予第五。

    這曲子會初聽時跳出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是偏 fusion 的感覺,在眾多講究 rock、演奏技巧、distortion 的作品群中顯得極為特殊,加上它一開始出來那種飽滿的 clean 音色、八度音彈奏、非常輕鬆的處理樂句、每個樂句都清楚而有呼吸......,我覺得一切都好極了。而這首曲子從 solo 回到主旋律的地方也不錯,是採取 B 段先回來等。

    .........但是,這首曲子的 solo 實在不太行。可以很明顯感覺到,它的 clean 音色的 solo 是不錯的,但前面兩段 overdrive/ distortion solos 是行不通的。例如要進入 solo 前的幾小節感覺完全帶不入 solo,有點缺乏音樂的方向性。這樣的問題在 overdrive guitar 的 solo 近來時更明顯,那不是內斂的彈奏,而是不太曉得要填什麼音的感覺。隨後的 hi-gain solo guitar 也沒能將氣氛帶到哪裡,而讓原本經營的 fusion 感變成聽出來其實是 rock 的 solo,然情緒卻帶不上去。這點實在很可惜,因為後面交織的 clean tone solo 還不錯,但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前面的 solo 份量太多,佔大量的時間卻不是很成功。就其 mix,我也不太懂有什麼必要必須讓 solo 偏在一邊......,當然這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也因為 solo 的問題,它在我的 list 中被排到比較後面。要不這首曲子就其呼吸、用音的簡約、編曲、整體音色的厚實......,都應該至少在前三名之列。然我也必須強調,會有這樣的落差也是因為其 Solo 前的音樂給聽者很大的預期,這樣的狀況若不能滿足,產生的落差會比像 "Whose Autumn 一開始不見得很好,但能量越帶越高的情形" 來的落差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其編曲讓我好像聽到類似 Reason 軟體的 loop 之類,通常這樣會影響到我的認同。但於此我的評審是不受影響的,因最大的問題是 solo 缺乏音樂性和方向性的問題,讓它排在第五名,而非是否使用到 loop,之於後者,只要用得好,是 ok 的。


    第四名

    - Get Heavier
    Get Heavier 是裡面比較麻煩的曲子,第一次聽時會想到像是 Steve Vai 在彈 Joe Satriani 的音樂,像用 Vai 的技巧、句法在彈 Joe 的快節奏重搖滾。

    它有各音效性的前奏、而後的鼓、伴奏吉他也有很好的 rock feeling,主題也很明顯、容易記得,而 solo 也有很好的表現,不論技法樂句都很好。另外這首曲子的段落、結構也都很清楚,比其他曲子交代清楚多了。不過在難以談更深入的音樂理論同時,我只能簡短地說:它什麼都有了,而且都做得不錯,但卻好像缺少了什麼,有點難以帶予聽者情緒上的起伏。因此就其佈局、結構、技巧等,我都給予很高的評價,但最後卻難以給較高的分數。

    - 心之舞
    這首曲子是偏所謂 neo-classical 的作品,也像這類成功的作品,一開頭便給予聽者很大的能量與氣勢。它的旋律性也非常流暢,也有很好的節奏部份設計,又如 clean 音色地方也有很好的表現。比較大的問題是,它的用音雖然流暢,有許多似乎過於 sequenced。和 Get Heavier 類似的情形也是整體的能量都很高,但由於起伏不大,變得少有聽覺上的最大高潮,或說最集中注意力的時候。因此和前面幾首作品比較起來顯得有些可惜,也只好排到第四名的位置。


    以上的排名有幾個是相同的,而如 Story of Midnight 或許我再多聽也許會再高一些,但我也許還要多一點時間。又排名相同的也僅是暫時,事實上就 Ready to Fight 和 Whose Autumn 兩首曲子而言,若真要分高下,我應該會給 Ready to Fight 略高一些,因為在整體的創意表現上是更有趣的,但這也是難以取捨的問題。又如 Get Heavier 和心之舞同樣也很難分高下,但若後來有問題,或許必要時我會給 "心之舞" 高 0.5 分吧。

    我對作品意見、排名如上,請其他評審一起提供看法、排名。

    Cheers!

    張超然
     
    Last edited: 2005-04-18
  3. 邦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5-26
    文章:
    34
    讚:
    0
    八首入圍的歌曲已聽完, 也作了評比.

    以下是我排的名次順序:

    第一名: Ready to Fight, Day by Day

    第三名: Story of Midnight

    第四名: Get Heavier

    第五名: Whose Autumn

    非常抱歉因為個人最近雜務較多,
    評比報告請容我週末空檔時再PO出.

     
  4. lpjiang

    lpjiang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14
    文章:
    178
    讚:
    0
    我 "目前為止" 的排名如下:

    01. Whose Autumn
    02. Day by Day/Get Heavier
    03.
    04. Ready to Fight
    05. Fall On/Heart Dance兩者中的一名

    對於每首曲子的個別感想容後再敘, 但是我覺得我頭幾次聆聽中聽到的缺點都大於優點, 尤其是整首曲子的形式或是仿效的對象被抓包的參選者, 會讓我有更多負面的印象. 所以這是初步的結果, 可能再多聽幾次會有一些排名上的改變.
    雖然我也玩一點吉他, 但畢竟不能算是以此為主, 所以我比較會著重在整個曲子的編排上, 炫技的部分除非真的有其效果與必要, 否則對我而言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很可惜的是大多的參賽者對於背景音樂的編排並不是太過用心, 不管是音色的選用, 層次的製造或是混音的掌控上都有比他們的吉他技巧上有更多可以加強的空間.
    下次開始我就會都說好話!!
     
  5. Tommy Au

    Tommy Au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03-18
    文章:
    1
    讚:
    0
    [font=新細明體]當代樂手主辨[/font]2005[font=新細明體]年度[/font] -[font=新細明體]當代吉他創作大賽[/font] - [font=新細明體]評審結果 ........[/font]By Tommy Au

    [font=新細明體]以下是我排的名次順序[/font]:

    [font=新細明體]第一名[/font]: Whose Autumn
    [font=新細明體]第二名[/font]: Story of Midnight
    [font=新細明體]第三名[/font]: Ready to Fight
    [font=新細明體]第四名[/font]: [font=新細明體]心之舞[/font]
    [font=新細明體]第五名[/font]:Day By Day

    [font=新細明體]縱然名次的排列,很難避免會被個人喜好所左右,但是作為一個結他手,當然能夠分辨得到這8首歌曲的彈奏水準,是有差距的,差距的地方,當然不是彈得快與慢、難與易,不然的話,音樂就有奧運會,誰最快最勁就頒個金牌給他[/font]/[font=新細明體]她,對嗎?[/font]

    [font=新細明體]自從[/font]Yngwie Malmsteen[font=新細明體]、[/font]Steve Vai[font=新細明體]與[/font]Joe Satriani[font=新細明體]等結他手相繼出現後,結他技術上的突破與及給人驚喜,都好像是已經抵達了極限,在這[/font]8[font=新細明體]首入圍作品中,差不多每首都沾染了這幾位高手的氣味,這個現象令人慨喜且悲,喜的方面,是華人的[/font]Rock Guitar Player[font=新細明體],都擁有一級的技術,與及跟始創者同級味道的感染力,悲的方面[/font]([font=新細明體]不至於悲那麼嚴重啦,未夠現想而矣![/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font=新細明體]還未有自創一格的樂手參賽,可能還要多等一段時間才會出現吧![/font]

    [font=新細明體]本人對[/font][font=新細明體]第一名那首[/font]Whose Autumn[font=新細明體]非常欣賞,相比其餘的類同風格作品,旋律流暢自然得多,結他的音色與歌曲的風格很協調,編曲不算得複雜,但洽當的[/font]Fill in[font=新細明體],增添了不少色彩,另一方面,大量的和音結他部份,是該曲創作人功力與誠意的見證,至到大慨[/font]2:13[font=新細明體]時,以[/font]Sweep Picking[font=新細明體]與[/font]Tapping[font=新細明體]作為轉接位,將歌曲巧妙地推至更急激的中段[/font]Solo[font=新細明體]部份,[/font]Solo[font=新細明體]快、勁得來十分有條理,半點都不亂,相當的燦爛奪目,當然那妙用的和音結他部份更是深得我心,其他樂器的音色選擇得很合適,找不到被挑剔的地方,得第一名是言之有理的。[/font]


    [font=新細明體]至於第二的[/font]Story of Midnight[font=新細明體],是一首很典型的[/font]Smooth Jazz[font=新細明體]作品,[/font] Tone and Touch[font=新細明體]都明顯地比其他作品來得圓潤與老練,[/font]Choice of notes[font=新細明體]也很精練,旋律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對”字,雖然沒有好像其他歌曲一樣,大量地運用了[/font]Guitar Ensemble Parts[font=新細明體],仿似比較簡單,但那甜潤的[/font]George Benson[font=新細明體]、[/font]Norman Brown[font=新細明體]般的[/font]8[font=新細明體]度音,彈得十分[/font]Juicy[font=新細明體],洽到好處,另外,這首歌以三個風格的手法來演譯,分別是主要的[/font]Jazz Guitar tone[font=新細明體],到[/font]2:20[font=新細明體]的[/font]Clean Tone Bluesy Style[font=新細明體],與及[/font]2:57[font=新細明體]的[/font]Rock Guitar Style[font=新細明體],創作人的心思,很明顯是為參賽而作出這種安排,讓人知道他的演奏風格是廣闊的,而這個安排也算合理,因為情懷醉人的[/font]Jazz Guitar[font=新細明體]、憂怨的[/font]Bluesy Guitar[font=新細明體]、與激情的[/font]Rock Solo[font=新細明體],正好貼切歌曲的主題,[/font]Story of Midnight[font=新細明體],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的。但在未段穿插的[/font]Jazz Guitar[font=新細明體],則稍為保守了些,如能再放一些,甚至加些[/font]Outside[font=新細明體]的音或樂句,相信效果會更完美。[/font]


    [font=新細明體]第三名的[/font]Ready to Fight[font=新細明體],歌名也是極為貼題,完全可以成為格鬥[/font]Game[font=新細明體]的主題曲,而我喜歡的部份,是它的[/font]Power Chord[font=新細明體]音色,調較得肥大豐厚,但又沒有喧賓奪主,令人感覺十分醒神[/font]([font=新細明體]精神[/font]) [font=新細明體],旋律流暢,全曲的佈局洽到好處,安排巧妙,縱使長達[/font]4:38[font=新細明體],卻不會令人感到過長,唯一覺得可以改善的,是旋律與[/font]Solo[font=新細明體]結他的音色,略略尖了一些,而且感到濃烈的類似[/font]Line 6 Pod[font=新細明體]之類[/font] Multi - Effecter[font=新細明體]的音色,相信很多參賽者都是使用類似的器材,但本人覺得,如果能夠避免把器材在音色上的缺點暴露[/font]([font=新細明體]尖與扁[/font])[font=新細明體],把音色調校得豐潤廣闊一點,相信整體上會理想很多,可能創作人的原裝版本音色會超好,但是[/font]Mixing[font=新細明體]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別人會以音色較差的[/font]MP3[font=新細明體]聆聽,令人因而評價有所誤差,這種損失,是沒必要的,注意注意![/font]


    [font=新細明體]第四名的心之舞,創作人的彈奏很有功力,音色調較十分優秀,中音的濃度洽到好處,如再多半度就太厚,但少半度音色就不夠出,而主旋律的水準十分高,很有[/font]Malmsteen[font=新細明體]的氣焰,仿似一個威武的戰士快要大開殺介一樣,但這首歌是有不夠美滿的部份,在[/font]0:08[font=新細明體]起的[/font]intro[font=新細明體],那[/font]Church Organ[font=新細明體]與結他合奏時,琴的和絃過厚,而且還有不協調音,這種過失應要避免,另外,聽到[/font]2:20[font=新細明體]起的高潮部份,本是有點期待,但卻又發揮得不夠淋漓盡致,如可以加多一些激快的樂句,把情緒推高會更為完美,而最後的一分鐘,重複的旋律太多,不大夠爽,如能改善這些地方,相信會獲取高的名次。[/font]


    [font=新細明體]第五名的[/font]Day by Day[font=新細明體],創作人的彈奏功力也很好,[/font]Mixing[font=新細明體]的音色與樂器的[/font]Balance[font=新細明體]也十分理想,但從[/font]Choice of Notes[font=新細明體]與旋律方面評價,則稍遜於其他在本人排行榜較高的樂手,希望參賽者下一次的作品會更為理想。[/font]

    [font=新細明體]總括來說,樂手的水準都是令人欣喜的,希望來屆水準更高,更多自成一格的樂手參賽,更多不同地方參賽者參加,更盛大,甚至有現場的比賽,更希望的,是本人能夠繼續可以發表意見,享受作為評審人的樂趣。謝謝![/font]
     
  6. 邦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5-26
    文章:
    34
    讚:
    0
    稍微更動我的排名如下:

    第一名: Day by Day

    第二名: Ready to Fight

    第三名: Story of Midnight

    第四名: Get Heavier

    第五名: Whose Autumn

    評比報告隨後PO出.
     
  7. 邦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5-26
    文章:
    34
    讚:
    0
    欣見這次參賽作品明顯的比去年水準提高非常多. 整體來講, 實力落差並不大, 樂風也比去年稍微多樣化. 在評審的困難度上也相對增加. 忙碌之餘, 利用空檔時間, 反覆再聽參賽作品, 看看有何新的發現或感想, 同時也盡力盡速完成評比報告.

    第一名: Day By Day
    此曲個人覺得在Balance與頻率的處理上是參賽作品堻抸u的.
    在背後刷Chord的木吉他與打擊樂器傔haker和Hi-Hat Balance Match的剛剛好.
    Lead Guitar的Tone突出但卻溫暖而不刺耳. 1’00進入的人聲與主旋律Unis成功的加強了主題的旋律張力. 1’12雖然重複了一次Melody, 但卻改用了Clean Tone與人聲的方式取代原本的Lead Guitar. 讓聽者在之前的破音Lead之後, 有聽覺上耳目一新的感覺.
    進入solo後先採取Clean Tone Build Up的方式, mp3的音質雖不夠細膩, 但是仍可聽到作者Dynamic的touch, 以及呼吸的感覺與情緒的融入. 2’43採用的八度音對稱樂句, 以及尾句適時的使用Blues Lick作平行轉調, 聽起來舒適但不會平淡無味而失卻驚喜. 我個人蠻喜歡4’05這個脫離前後主題的橋段, 頗有台灣某些硬地唱片的風味感覺, 而且銜接的自然順暢. 此時從Solo的Lead破音改回Clean Tone, 卻聽到一些破音的毛邊, 跟前面的Clean Tone不大一樣, 覺得像是Headroom不夠而產生的自然破音, 個人倒是傾向使用原來的Clean Tone會較優. 此時的Backing也可以再加入木吉他的增色, 可以隨著Grooving改變作不同的節奏方式.
    整體來說, 旋律的動人, Grooving的用心與聲響上的創意, 簡單的配置, 音色與Balance上的處理, 表達出意境情緒的solo, 好的創作就是這麼一回事. 我將其排名為第一.

    第二名: Ready To Fight
    前奏一進來, 感覺就像是舞曲或是電視影集要開始了, 氣氛營造的很好, 但是0’17 Intro2的切分Power Chord部分, 進入Even 8th的主歌稍嫌不夠Smooth, 不妨使用Intor1在尾巴的小節加強過門力道直接進入主歌會更Smooth些. 而把強勁的Intro2 Power Chord單獨放在歌曲後面來拉出張力.
    中間的Rap橋段是很好的Idea, 前後也銜接的很好, 可惜整體音色有些尖, 在聽覺上不太舒服. Lead Tone是一個蠻可惜的地方, 感覺塑膠味道頗重. 好像是從某些合成效果器取出的Preset感覺. 3’28跳出的Funk橋段令人驚喜. 墊底的Clean Tone 節奏吉他, 也許加些Compressor來增強Attack與Q度會有更好的效果. 在我印象中以前日本有一個舞曲團體叫作ZOO, 它們有些歌曲的橋段蠻類似這種方式, 聲音處理的感覺很好, 可以參考一下.
    Funk橋段之後的Half Time重節奏Feel是相當好的想法, 但若是Intro2適時的出現, 或是取代原Half Time Feel的橋段, 或許也能呼應主題以及加強節奏張力. 整體來講, 歌曲的旋律很好, 編排順暢也漂亮, 創意與元素不斷, 卻不會喧賓奪主. 音色是很可惜的部分, 但瑕不掩玉, 這是一首相當優秀而有創意的作品, 我將其排名第二.

    第三名: Story Of Midnight
    乍聽此曲, 彷彿是LA Wave電台94.7播放的Smooth Jazz作品. 這種音樂風格時常出現的特色就是Grooving 好像是取自Loop, 比較沒有人性般的Feel. 若是由一位好的鼓手來實際操作, 或是在電腦編曲時鼓的Grooving上多下些工夫, 相信味道會完全不同.
    作者處理主旋律的方式採用類似George Benson般典型的八度音型態, 以及圓潤甜美的Jazz Guitar Tone. 優美而朗朗上口的旋律, 讓人第一印象極好. 開始Solo時的和聲是Mode型態, 音色採取Low Gain Overdrive, High Gain 然後再使用Jazz Clean Tone進到主歌的Solo橋段, 最後回到副歌旋律. 剛開始Mode Solo部分很漂亮. 空間, 呼吸與樂句都恰到好處. 比較讓人失望的地方是,沒有什麼用音上的驚喜, 或是情緒上持續的Build Up起伏. 2’56進入的High Gain部分, 用了Rock元素, 但無法改變聽覺上的層次氛圍. 在我印象中, Fusion吉他手Russ Freeman & 鍵盤手David Benoit合出的一張專輯“Project”堛漪Y些歌曲中, Russ就有在裡面大玩換Tone的Solo, 編曲與氛圍作的相當好, 作者可以參考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 整首歌出現兩次High Gain破音, 我個人卻覺得Solo Tone並沒有調的很恰如其分. 高頻的地方稍尖, 中低頻則嫌糊. 以致於音色切換上有突兀的感覺. 在這一點Day by Day的Clean Tone與破音的切換上則顯得較為Smooth. 我反而比較喜歡作者使用Jazz Clean Tone Solo時的Feel. 尾段的Solo很好, 5’22所重覆的樂句若是繼續加以利用, 發展出更強烈的情緒, 可以給整首歌加分更多.
    整體來講, 旋律優美動聽, Grooving較缺乏創意. 作者Solo功力很好, 但是還可以發揮的更好. 然而兩屆的比賽, 出現了不同的曲風, 的確是令人欣喜的. 我將其排名為第三.

    第四名: Get Heavier
    這首歌與Ready to Fight的Intro都有強烈的Power Chord Groove. 然而兩者所設定的tone與最後Mix出來聲響頻率卻截然不同. 個人覺得這兩首曲的Power Chord 的部分調的不錯, 雖然還可以有更好的空間, 但是在眾多參賽作品中相較下, 較為突出.
    Lead Guitar的Tone, 我不知該怎麼形容, 並不會不好. 但是感覺上就是很一般, 很大眾化. 許多參賽者<包含上屆>所使用的樂句, Lick, 或技巧好像都是大部分都是師承Satriani, Vai,的感覺, 這首曲的Solo尤其如此, 幾乎大部分都是由Lick串接而成. 嚴格上來講, 實在沒有太多的個人面相與風格.
    Intro與主歌剛進來時, 感覺上有點像以前模擬電吉他的大型電玩配樂. 0’50要進入副歌前的橋段旋律, 四分複點音符的模進樂句, 段落尾巴再使用傳統的Rock樂句過門, 很成功的營造了進入副歌的氣氛. Solo 1’44時的六連音搭配四連音Lick, 令人印象深刻. 2’32時使用同樣節奏型態的Lick用在低音的Groove上, 低頻的聲響效果很有創意, 頗令人玩味.
    整個Groove都是小鼓落在二與四的Feel, 沒有其他變奏, 較缺乏變化性. 不過整首歌聽起來有一氣呵成之感, 不脫Rocker本色. 我將其排名第四.

    第五名: Whose Autumn
    此曲在在初聽的時候, 覺得歌曲本身的旋律並沒有非常明顯. 也就是說, 與其它作品相較之下, 此曲本身的編曲或旋律或和聲是沒有特別突出的. 但是沒有疑問, 作者本身的彈奏功力, Solo的鋪陳與光芒遠遠超過歌曲本身. 換個角度來看, 也許作者運用其本身高超的彈奏功力彈奏其它的參賽作品, 例如Get Heavier等都可以使用精采炫麗的Solo將這些作品推到一個更佳的位置. 然而創作可貴之處在於歌曲本身, 以及在於創意. 創作過音樂的人都知道其中甘苦, 創作不難, 難的是如何寫出好的旋律和聲, 安排出好的Groove, 發揮出好的聲響與創意. 我並非要貶低作者的原創, 相反的, 我非常驚艷與enjoy作者其中的Solo, 這幾天不斷反覆的欣賞Solo令人驚喜以及具有旋律情感的部分. 我思考著是否將其排名列為第一. 但是心裡也存個疑問, 就是拿掉solo, 歌曲本身的光芒與價值是否還有那麼高?. 於是在排名上令我陷入深思.

    這首歌旋律有一個問題, 在1’06之前應該是它的主題. 那接下來到1’20 是Solo? 還是主題旋律的另一個橋段? 我確定1’20之後是展開Solo. 扣掉中間換key的Solo部分, 回到主題是在4’45, 歌曲結束在5’08. 那就是全首曲子大約5’00, 屬於歌曲本身的主旋律不到2’00, 甚至不到1’40. 扣掉中間最精采的Solo部分, 歌曲本身的“殘存”價值包含旋律和聲與Groove, 與其它的作品比較已經相形見拙. 當然, 我們的觀點若是視Solo為主要創作部分, 那沒有疑問, 此曲絕對可高居第一位. 又或許是另外一種觀點, 若我們這項比賽名稱為吉他演奏比賽, 那也許此曲此作者亦是群作品之冠. 也由於這觀點, 這首歌在我個人排名要就是不入圍, 不然就是第一, 沒有其它名次的空間. 然而作者精采的Solo, 身為一個吉他手還是情不自禁給予喝采, 所以還是將它拉進來, 排名第五.

    提一下此曲令我較為深刻印象的部分, 個人很喜歡2’23進入小調段落的開頭, 作者使用Rock手法的推弦同音雙音, 音的長度將近一小節多, 很有氣勢. 又有時而加入的和音吉他, 成功的強化了旋律部分的味道, 而不是只有聽到炫技的連音. 3’37高潮結束的段落, 內斂的吉他收的非常好, 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在Tone方面, 感覺上作者使用High Gain的功力上比Low Gain好很多. 至於結尾, 個人覺得相當草率失敗, 無法替歌曲本身再加分.

    額外提一下FallOn, 這首是我入圍名單以外比較注意的曲. 我個人覺得這一首很有潛力. 希望作者再接再厲, 把這首歌作的更好, 注意彈奏以及錄音時的Tone, B段的手法再乾淨有力些. 中間Half Time Feel與前後主歌銜接時再自然些. 多注意其它不同的編曲與Grooving方式, 以及Backing吉他伴奏的方式. 不管今年作者能否入圍或得名, 希望明年作者還是以全新的這首歌參賽, 相信會有完全不一樣的味道與成果.

    以上為個人的評比報告.

     
    Last edited: 2005-03-22
  8.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非常感謝 Tommy 和 阿邦的評選及評語和意見。兩位的評語我讀了幾回,大家的意見都很有意思。Tommy 對音色一事的論點十分中肯!(不過我倒不覺得 Story of Midnight 的 solo 是作者希望展現寬廣的 styles.....)阿邦講到關於 Whose Autumn 的著眼點我的確也想過,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前幾次聽的時候,Whose Autumn 並沒有排那麼前面,而是從大約第四名左右慢慢提高。

    阿邦講到的論點大致和我舉台灣流行音樂的素材- "旋律過於對稱而單一" 相符。不過我並沒有打算更改名次,除非後面有分數過於接近的情形。也因為就音樂而言,若作者有辦法做到持續吸引聽者的注意力時,等於是每一個當下都引人入勝,其餘的缺點不但因其鋒芒而遮掩,相對之下也就不是那麼重要。


    ====================================

    先和大家報告一下目前的狀況:

    1) 目前積分最高的分別是 Whose Autumn、Ready To Fight 和 Day by Day。其後是兩者積分相同的 Get Heavier 和 Story of Midnight,最後則是 "心之舞" 一曲。

    2) 今年的評審剛好碰到好幾位都極端的忙,所以進度可能有些影響。我和秉皇前晚交換過意見,他聽過很多次,但還需要再聽幾回才好做最後評判。上面的名次當然還會有變化,特別是秉皇兄很欣賞其中兩首較 fusion 的樂曲。

    我會和還沒做最後評選的評審連絡,希望期間還在聆聽者做最後的決定。

    Cheers,
     
    Last edited: 2005-03-27
  9. Ben Wang

    Ben Wang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03-24
    文章:
    3
    讚:
    0
    Test (by web Admin)
     
  10. Ben Wang

    Ben Wang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03-24
    文章:
    3
    讚:
    0
    [font=新細明體]謝謝張博士的邀約,讓我有此機會接觸到這許多琴藝一流、潛力十足的吉他音樂家的作品。心裡著實既感興奮亦覺得惶恐。乃不斷提醒自己得仔細敬慎,以不負張博士及其他評審的期望。[/font]

    [font=新細明體]在列出評比結果之前,需先說明本人藉以判斷參賽者實力所採用的標準:[/font]

    1. [font=新細明體]技巧([/font]Techniques[font=新細明體])[/font]25%

    A. [font=新細明體]演奏技巧([/font]Playing Skills[font=新細明體])[/font]10%

    B. [font=新細明體]音樂製作([/font]Production Skills[font=新細明體])[/font]15%

    2. [font=新細明體]音樂成分([/font]Musical Elements[font=新細明體])[/font]30%

    A. [font=新細明體]動機([/font]Motive:Basic Phrasing[font=新細明體])[/font]10%

    B. [font=新細明體]動線([/font]Movement[font=新細明體])[/font]10%

    C. [font=新細明體]配器([/font]Arrangement[font=新細明體])[/font]10%

    3. [font=新細明體]刺激度([/font]Excitement[font=新細明體])[/font]10%

    4. [font=新細明體]原創性([/font]Originality[font=新細明體])[/font]25%

    5. [font=新細明體]商業性([/font]Possibility of Getting Record Deal[font=新細明體])[/font]10%

    [font=新細明體]以下則是本人所選出之前五名參賽者及其積分:[/font]

    [font=新細明體]第一名:[/font] Ready To Fight (6[font=新細明體]號[/font]) 90[font=新細明體]分[/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9+14+9+10+8+10+23+7[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第二名:[/font] Story Of Midnight (7[font=新細明體]號[/font]) 86[font=新細明體]分[/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10+13+9+9+10+8+17+10[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第三名:[/font] Day By Day (2[font=新細明體]號[/font]) 81[font=新細明體]分[/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7+12+10+9+9+9+15+10[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第四名:[/font] Whose Autumn (8[font=新細明體]號[/font]) 77[font=新細明體]分[/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10+10+7+8+7+8+19+8[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第五名:[/font] Get Heavier (4[font=新細明體]號[/font]) 71[font=新細明體]分[/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9+10+8+8+7+6+16+7[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第五名的[/font]Get Heavier (4[font=新細明體]號[/font])[font=新細明體]有著非凡的吉他及其周邊([/font]Pre & Effects[font=新細明體]),因為其音色溫暖中透著明亮,大聲處亦不覺吵雜,想必是得[/font]Tube Amp[font=新細明體]之潤飾,其中尤以[/font]Fuzz[font=新細明體]最為明顯。然而[/font]Intro[font=新細明體]時的環境音效似乎未與內容產生較緊密之關連,且其鳥鳴部分使人聽來頗感俗氣,與其[/font]Metal[font=新細明體]質感不僅不搭且無對比效果,嚴重影響其整體性([/font]Integrity[font=新細明體]),畢竟[/font]Intro[font=新細明體]是曲子開門見山的[/font]Statement[font=新細明體],不可不慎!另外[/font]Solo[font=新細明體]部分稍嫌過於工整,缺乏一點兒靈動。若能於習琴之外勤加鍛鍊音樂製作功力,假以時日,以其優美音色,必能在吉他音樂界闖出名號。[/font]

    [font=新細明體]第四名的[/font]Whose Autumn (8[font=新細明體]號[/font])[font=新細明體]的琴音讓人不禁聯想到[/font]Rock[font=新細明體]吉他之神和他的老師。也許就是因為極力追求[/font]Solo[font=新細明體]表現的極至,忽略了整體音樂質感及音色的變換和相互間平衡,而使得樂曲的表現略顯不夠寬廣而有些顧此失彼,顧了[/font]Main course[font=新細明體]吉他,失了[/font]Production[font=新細明體]。其中尤以節奏([/font]Drum Set[font=新細明體])部分最為明顯,[/font]Pattern[font=新細明體]重複率因過高而現呆板,[/font]Keyboard[font=新細明體]甚至[/font]Rhythm[font=新細明體]吉他都有支撐不足之感。若為搖滾吉他大賽,則其名次定可較高,而此次比賽名曰『當代吉他創作大賽』,意指音樂創作部分亦須兼顧[/font]……[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第三名是[/font]Day By Day[font=新細明體]([/font]2[font=新細明體]號)。流暢而明亮的甜美琴音,一開始便奏出讓人聽見後便難以忘懷的絕佳妙句。更難得的是在美西以外的地區,卻能演奏出如此道地之[/font]Smooth Jazz piece of music[font=新細明體],實令本人([/font]Half Californian[font=新細明體],[/font]big fan of Smooth Jazz[font=新細明體])刮目相看,或應說刮耳相聞。主題與動線之勾勒,直爽而鮮明,人聲雖有些瑕疵但仍與吉他高度唱和,極具音樂親和力。一直到[/font]Solo[font=新細明體]的展開,才略顯編曲上之鬆散,此外應盡量避免[/font]Copy & Paste[font=新細明體]的使用,畢竟[/font]Smooth Jazz[font=新細明體]亦是[/font]Jazz[font=新細明體],紮實的演出每一樂句,應該是每一個[/font]Jazz player[font=新細明體]的座右銘。若能在[/font]Production[font=新細明體]上頭多加把勁兒,假以時日唱片合約的取得應不成問題。[/font]

    [font=新細明體]第二名是[/font]Story Of Midnight[font=新細明體]([/font]7[font=新細明體]號)。又是一首[/font]typical Smooth Jazz[font=新細明體]。成熟圓潤的[/font]Gibson[font=新細明體]琴音娓娓道出成人世界的[/font]stories of midnight[font=新細明體],頗似[/font]Lee Ritenour[font=新細明體]的溫柔內斂,質樸而溫暖。[/font]Well-balanced[font=新細明體]的配器、流暢的曲式和俱有質感的器樂音色,在在顯示其老練的[/font]production[font=新細明體]能力和浸淫[/font]Smooth (Contemporary) Jazz[font=新細明體]之時日。唯其高潮出現於曲子最尾部分,稍有考驗現代人聆樂耐性之虞。另外主奏吉他的[/font]Delay[font=新細明體]需稍加控制以去除多餘之黏膩。除此之外,似乎再無任何不妥之處,實屬值得發行佳作。[/font]

    [font=新細明體]第一名是[/font]Ready To Fight[font=新細明體](6號)。請奏樂!此曲氣勢磅礡流暢,動機、線條鮮明躍動,不受苑囿;[/font]lead[font=新細明體]吉他演奏貫穿全曲,首尾呼應且一氣呵成。曲式之進行猶似文章之起、承、轉、和,並加以精準之氣份掌握,讓人不禁讚嘆作曲者之音樂天份!此曲顯然已跳脫吉他音樂之範疇,而作曲者也只不過使用吉他這項樂器從事創作而已。相信不需多時樂壇又將出現一個能彈善編的新星了。最後,此曲唯一之弱點是它只是一首參賽的[/font]Demo[font=新細明體],而非一完整音樂曲目,所以沒有公司會願意認購或發行。[/font]


    Ben Wang
    SeaSide Mastering
    4/3/2005
     
    Last edited: 2005-04-04
  11. Ray-Huang

    Ray-Huang Active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04-04
    文章:
    180
    讚:
    25
    非常高興聽到第二屆參賽作品能夠有如此優異的水準,就鼓勵華人地區的吉他創作而言,從第一屆到第二屆的進步實在令人興奮;然而,本屆作品也較上屆更清楚突顯出「創作」與「演奏」的差異,就評審本身而言,究竟孰輕孰重當然是自由心證,但兩者又各自有相當傑出的表現下,其實評審如何能有令人信服的評斷,本身就是相當大的挑戰。

    我先將對各作品的聆聽筆記載明,再試圖給予我心目中的評比。



    1. Angle’s Fantastic

    12小節前奏之後的A段旋律原本令我十分期待,因為它是本屆作品中少數就旋律本身巧妙運用十六分休止符的範例;但隨之而來的發展,彷彿受限於太多次相同反覆進行的和弦結構,導致第一、二個旋律動機上的優點蕩然無存;此外,在節奏組上hi-hat的設定顯得不太幫得上這首曲子,B段旋律太落於和弦內音的方式,使曲子顯然在聽覺上是本屆作品中最大顆的,但音樂性結果略有遜色。



    2. Day By Day

    A段旋律清楚引人入勝,第一個人聲副歌比例恰當,只是反覆A段最後一個小節的內聲部七和弦音再連接到下一個小節的一級和弦致使動態有些不順暢,
    如果可能在下一小節第一拍便是四級的bass音,第二
    拍反再回到一級〈也就是現在和弦進行反過來安排〉,第二小節再嘗試一些不同的和弦變奏也許略能有所助益。同理,反覆A2進第二次人聲也有相同的感覺。

    就曲式而言,A的段落出現了九個八小節,雖則單數A與偶數A和弦略有不同,但整體情緒太相似。在第二次的B段我已經想要聽到B5、B6那般人聲加上high
    gain的處理。而自A5起的第16個小節clean tone的solo
    顯得鬆散,但在A6後多出的一個小節作為吉他情緒的延伸又是很好的呼吸;到了進歌的第74小節才有的變奏型式,我期望可以安排的早一些,否則整首曲子顯得相當冗長,而使在A8、A9重現主旋律的力度顯得薄弱了。



    3. Fall On

    A段旋律簡單而重複,以致於16小節B段後再反覆完整16小節A顯得多餘,可考慮刪去A3使樂曲前半段較緊湊。C段放慢一倍的處裡使人期待後段能有再上層樓的感受,但彷彿應該轉調去做一些更豐富的變化,否則來到下一段funk
    clean tone的段
    落會顯得整首曲子調性太平整。反覆再反覆而final的B段,solo稱職,但bass
    line太流於copy形式,以致無法撐起更大的能量。



    4. Get Heavier

    整首是很主流音樂架構的思考,雖然前奏和弦硬度很夠。曲子本身有較多的段落變化,安排的曲式也饒有趣味,但drum的pattern因太過工整而使曲子的生動性頗有減分。演奏技巧的小細節照顧得四平八穩,只是旋律線本身較不易令人產生記憶〈雖則這是我聽過最多次的一首作品〉。



    5. 心之舞

    乍聽以為是Y. M.
    style的前奏,卻在整首曲式的安排上得到相當大的驚喜。我相當喜歡在2’06”處橋段的不對稱處理,讓旋律線很自然的產生一個2/4拍;並且在16個小節之後很快地重現一次,加上轉換調性使得聆聽度相當高。曲子在一分鐘之後的drums有效地隨著low
    gain EG呈現不同的音樂情緒。Wah
    wah的應用也添加不同的風韻。只是旋律線太限制在和弦sweep的方式下,否則,的確是一首頗有巧思的作品。



    6. Ready to Fight

    非常緊湊的曲式安排,在對比性很高的16小節前奏後,清楚交代完A、B、C段落,很快就進入前奏暗示的人聲rap,將原本的對比融合在一起;再回到A段採用了wah
    wah及變奏並加襯了細碎的高頻類的Syn的音色,豐
    富了原本不甚突出的旋律。但3’28”後的兩個段落雖然有超出想像的用意,但就主題而言略顯不明確。其後一個小節的休止再帶回C段,不但展現靜默的力度,就曲式的時間感掌握上也相當優異,使人非常自然地全神貫注於他的音樂進行,是一個相當了解聽覺心理的作品。



    7. Story of Midnight

    成熟的旋律寫作,難以挑剔的八度音演奏,清楚分明的主奏與變奏段落,單純卻吸引人的groove,尾奏極精簡地只使用A段後四小節的反覆動機,delay
    EFX所營造的泛音色彩,我想,這已經是非常完整的主流商
    業演奏曲了。唯一可討論之處只在於第79小節後右邊偏rock
    style的演奏似乎有點不必要,並且那個段落對於接回A段的變奏似乎不是那麼順暢,雖則可以看出演奏者涉獵之廣,但反而對整體有添足之想。但不論如何,真是令人驚訝無比的作品〈純就商業度而言〉。



    8. Whose Autumn

    非常驚喜在第二屆就已經有如此技藝高超的樂手參賽,簡單的樂句透過豐富的演奏手法,不斷推陳出新地引領著音樂的前行,令人好奇還有什麼難以想像的演奏情緒將在後面埋伏引爆。但在整首曲子充分得到能量的滿足之餘,彷彿少了一點對主題旋律的認知及記憶,是本年度最令人難以取捨的作品。其次在尾奏略嫌草率的結束也使人有點錯愕。但就演奏、變奏、樂句發展的想像力上,我認為確實是本年度最優秀的吉他手無疑。



    在仔細聆聽如此各擅勝場的八首作品之後,我希望我的評比能帶給我如同去年的三條軸線最大滿足感去做區分,因之我的排名如下:

    第一名----Story of Midnight

    第二名----Ready to Fight

    第三名----Day by Day

    ----Whose Autumn

    第五名----Get Heavier



    很抱歉我未能有更多時間與其他評審做交叉分析比較,但能有如此高水準的參賽作品及專業的評審,期待當代樂手的吉他創作比賽能深深地鼓勵華人樂手的創作力。謝謝。









    中岳
     
  12. lpjiang

    lpjiang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14
    文章:
    178
    讚:
    0
    [font=新細明體]實在是非常抱歉拖了這麼久,才把我的結論跟一些心得報告給大家。不過就我自身而言,這樣反而比較好:在去墾丁盡情的砸琴放火之後,回來再重新聆聽一遍每首參賽的曲子,又有了一些新的體驗,所以我最後的排名有蠻大的變化。[/font]



    [font=新細明體]儘管每首曲子對我而言好像到處都是問題,但這是因為大家的結果呈現,都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才會在反覆聆聽之下,被標示出這些細節上的瑕疵。就我而言,評斷的標準主要還是在樂曲的完整性上。以此作為主要的考量因素,我的最後名單如下:[/font]



    [font=新細明體]第一名:[/font]Get Heavier

    [font=新細明體]第二名:[/font]Story of Midnight / Day by Day

    [font=新細明體]第三名:[/font]

    [font=新細明體]第四名:[/font]Whose Autumn

    [font=新細明體]第五名:[/font]Ready to Fight



    [font=新細明體]接著,是我個人對每首曲子的個別感想與意見:[/font]



    Angel’s Fantastic[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有著頗為流暢的主旋律與樂曲結構,但可惜的是與其他名次較為前面的曲子比起來,就顯得比較沒有個性與突出之處。[/font]2[font=新細明體]:[/font]00[font=新細明體]處開始的吉他獨奏處背景編排有些混亂及喧賓奪主。從[/font]3[font=新細明體]:[/font]20[font=新細明體]開始的尾奏變化是有其堆疊高潮的效果,但是重複的次數有點過多了。[/font]

    [font=新細明體]此外,[/font]solo[font=新細明體]部份我覺得有點可惜的是太貼著節奏演奏,反而變成有些拖泥帶水的感覺。混音的部分要加強一點,[/font]HiHat[font=新細明體]的聲音實在太大了……[/font]



    Day by Day[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到[/font]1[font=新細明體]:[/font]12[font=新細明體]之前我非常喜歡,有著類似[/font]Joe Satriani[font=新細明體]般非常流行化的主旋律,及好聽的副歌;以實際的人聲作為整個樂曲主要段落的收尾,也是相當不錯的想法。但在這之後一直到[/font]3[font=新細明體]:[/font]12[font=新細明體]這一大段,我覺得要不就是換一個地方擺,或是刪減。[/font]

    [font=新細明體]這段[/font]clean tone[font=新細明體]的部分作為收斂情緒的段落,或是獨奏段落而言都過於冗長,如果修剪之後反而可以是個不錯的前奏,後半段的問題基本上是相同的。[/font]

    [font=新細明體]曲子的混音比例除了人聲略乾之外,我覺得相當合理,沒有什麼好挑剔的。破音的獨奏部份明顯的比[/font]clean tone[font=新細明體]順暢許多,相形之下許多非破音的獨奏就有一點硬塞進去的感覺。[/font]



    Fall On

    [font=新細明體]主旋律聽起來過於黏著,始終有喘不過氣的感覺,如果能有多一點的呼吸空間會比較好。約[/font]31[font=新細明體]秒處開始的[/font]B[font=新細明體]段部分執行的並不徹底,有很多拍子不穩的地方。[/font]2[font=新細明體]:[/font]48[font=新細明體]開始之後到結束的段落對我而言其實都是累贅的部分,實在沒有什麼必要在此處進行如此大幅度內容的變化,像是兩首曲子了。[/font]

    [font=新細明體]值得一提的是節奏組的部分編排的相當不錯,如果是用[/font]sequencer[font=新細明體]編的話真的要給作者拍拍手。如果能在樂句的段落上有更多喘氣的空間,然後不要那麼長,直接一點的話,衝著背景編排我就會讓它入選。[/font]



    Get Heavier

    [font=新細明體]除了非常薄弱的鼓聲之外,其餘的部分都相當精采。吉他演奏的部分可能是全部參賽者中最[/font]tricky[font=新細明體]的,用了許多[/font]Satriani[font=新細明體]慣用的特殊技巧,而且都執行的相當不錯。[/font]1[font=新細明體]:[/font]45[font=新細明體]開始的[/font]solo[font=新細明體]部分可能是這次參賽的曲子中拍子最穩的一段,因為執行精確而產生的刺激感相當有效的讓這首曲子的[/font]solo[font=新細明體]成為一個有效而且能對整首曲子加分的獨奏。[/font]

    [font=新細明體]其實鼓的部分編的內容不錯,要是能在音色及混音配置上加強會更好。[/font]3[font=新細明體]:[/font]30[font=新細明體]左右之後其實也有一點過長的毛病,但跟其他曲子比起來我較能接受。[/font]



    Heart Dance

    [font=新細明體]聽起來非常像[/font]Vinnie Moore[font=新細明體]在[/font]Time Odyssey[font=新細明體]時代的作品。我相當喜歡這首曲子的吉它音色,溫暖但具有一定的延續力。只是如此[/font]neo-classical[font=新細明體]的開端跟後面的樂曲內容相較之下似乎沒有什麼意義。[/font]1[font=新細明體]:[/font]16[font=新細明體]秒開始的[/font]Wahwah[font=新細明體]節奏吉他實在下的非常沒有必要。[/font]

    2[font=新細明體]:[/font]07[font=新細明體]開始的變奏我總覺得好像在哪裡聽過?基本上我認同為了接上[/font]2[font=新細明體]:[/font]20[font=新細明體]之後變成[/font]double time[font=新細明體]的部分而做這樣的處理,但是跟前面變的相當不搭。[/font]2[font=新細明體]:[/font]27[font=新細明體]之後的部分我覺得直接去掉會比較好,這樣曲子會俐落許多。其實在這之後的獨奏部份有許多精采的小地方,如果能夠稍微重新組合一下放在別處會好很多。[/font]



    Ready to Fight

    [font=新細明體]前奏的部分實在很像[/font]Globe[font=新細明體],而主旋律極度壓縮的音色也相當類似松本孝弘等日系吉他手,整首曲子基本上也似乎是往這個方向編排。每個段落其實都編排的相當仔細,可以想見作者的心思應是相當細密而嚴謹的;但也因為如此而陷入過於注重細節的問題。[/font]

    [font=新細明體]整首曲子我覺得聽起來相當平面而缺乏張力,這也可能跟節奏部分的[/font]pattern[font=新細明體]過於單調,以及混音的比例過低有關。[/font]3[font=新細明體]:[/font]49[font=新細明體]開始的段落似乎沒有什麼必要存在。[/font]

    [font=新細明體]整體而言,我覺得以日系的[/font]Instrumental Rock[font=新細明體]來看算是執行的相當完整的曲子,沒有什麼破綻但也沒有什麼驚喜之處。兩段[/font]Rapping[font=新細明體]的[/font]flow[font=新細明體]我是覺得還有待加強,意思到了但是並不會讓我有加分的感覺。[/font]



    Story of Midnight

    [font=新細明體]我個人對於這類型的西岸[/font]Smooth Jazz[font=新細明體]並沒有太大的好感,但是必須要稱讚這首曲子實在是相當面面俱到,沒有什麼好挑剔的地方;不管是在結構的清晰度,樂曲編排,音色選擇及混音上都有相當高的水準,應該拿來做商業發行也沒有問題。[/font]

    [font=新細明體]不過,就正因為這樣,曲子中所有的轉調、對點都幾乎可以在前四小節就想到接下來會發生的狀況,可預期性實在太高了。唯一最不可預期的是[/font]2[font=新細明體]:[/font]20[font=新細明體]開始的獨奏段落,但是這也是整首曲子執行的最奇怪的地方。[/font]2[font=新細明體]:[/font]57[font=新細明體]衝進來的破音吉他完全是個亂入,就算[/font]Shawn Lane[font=新細明體]大概也不會以這麼激烈的方式殺入吧。[/font]

    [font=新細明體]如果這首曲子能在[/font]5[font=新細明體]:[/font]12[font=新細明體]之後[/font]fade out[font=新細明體],然後去掉中間那段奇怪的破音吉他的話我會毫不猶豫的選它作為冠軍。[/font]



    Whose Autumn

    [font=新細明體]前[/font]20[font=新細明體]秒鐘的背景吉他實在是太不準,差點讓人無法繼續聽到後面精采的獨奏。這首曲子的背景部分編排的算是相當不錯,讓人聯想到[/font]Neil Zaza[font=新細明體];有著相當流暢的鼓組編排,以及比較特殊的和絃進行,[/font]Bass[font=新細明體]的音色頗為虛假是可惜之處。[/font]

    [font=新細明體]作者的演奏技巧真的相當傑出,與旋律的連結也非常平順,只可惜在結構的部分顯得較為鬆散,整首曲子感覺上像是在把主旋律彈完之後便迫不及待的開始獨奏,然後獨奏完了,曲子也結束了。[/font]

    [font=新細明體]這實在是很可惜的事,我真的非常喜歡這首曲子中的獨奏部份帶來的刺激感。[/font]



    Get Heavier[font=新細明體]勝出的原因在於除了屬一屬二的吉他演奏技巧外,它的樂曲編排是我覺得比較可以接受,沒有過於冗長的問題的。[/font]Story of Midnight[font=新細明體]跟[/font]Day by Day[font=新細明體]都有很好的聽覺呈現,不過樂曲中不必要的段落比較多,所以只好忍痛把它們的分數拉下來一點。[/font]Whose Autumn[font=新細明體]的獨奏真的很棒,如果能在樂曲結構上穩固一點的話名次應該會大幅提升。[/font]Ready to Fight[font=新細明體]入選的原因在於它四平八穩的編排,但名次較低的原因也正在此。[/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end of part 1)[/font]
     
  13. lpjiang

    lpjiang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14
    文章:
    178
    讚:
    0
    [font=新細明體]作為一個非以吉它為主要樂器的評審,我想我比較會在意的並不是在這首曲子內塞進了多少技巧或是獨奏的部分,或是旋律用音的難易程度;我較為偏重的還是在樂曲結構的部分:它是否能清晰的表達出作者的意圖?是否能有效率的組合及應用樂曲內出現的素材?每個段落的出現以及前後連結是否有其必要性?[/font]



    [font=新細明體]以這個角度來看,其實許多參賽者犯的最大的毛病便是在一首樂曲內塞了太多東西,以至於整首曲子顯得累贅而冗長。這樣的狀況在許多「一曲定生死」的比賽中常常出現,參賽者為了顧及每項樂器的個別表現,於是乎拼命安插每項樂器的獨奏;而這樣的手段往往造成了樂曲本身的訴求及重心被轉移或忽略,在炫技的同時反而產生了更多的反效果。[/font]



    [font=新細明體]回到這次比賽的參賽曲上,因為是以吉它為主,所以這樣的想法便被轉移到獨奏部分的編排上。參賽曲中,就算最短的一首也接近四分鐘長。對於期望能在演奏曲中聽到一定的流暢性的我而言,其實幾乎全部過長。無庸置疑,每位參賽者都有著水準以上的實力(至少是像我這種一路摸魚的半調子望塵莫及的),一定的設備以及錄音編輯技巧,而每首曲子也都呈現出相當程度的內容與音樂深度;但在獨奏部份卻頗有可議之處:要不與主旋律混雜在一起無法清楚分辨,或是一路順暢到底無法喊停,更或是天外飛來一筆與前後內容毫不相干。犯了這些毛病的獨奏真的會影響整首曲子的最後呈現,其實不要也罷。[/font]



    [font=新細明體]事實上我超愛高技巧炫技的獨奏,但這樣的內容唯一能存在在樂曲中的理由,是它真能有效的提升樂曲的深度與變化。如果一段獨奏不能有效率的、精采的提升歌曲品質,那麼就沒有什麼存在或是拉長的必要了。[/font]Randy Rhoads[font=新細明體]曾經提出的「[/font]Song Within a Song[font=新細明體]」的想法,我想其實相當值得參考與玩味。[/font]



    [font=新細明體]此外,雖然這是以吉他為主的競賽,但是整首曲子的編排與呈現是否得宜,才是讓聽者得以仔細聆聽,進而發現其中吉他演奏精妙的關鍵。比起上屆,這次的參賽曲在這方面有大幅的進步,但是仍有許多改進的空間。其實,不管是電音[/font]loop[font=新細明體]或是真實的鼓擊節奏的編排,如果能設身處地的以鼓手、[/font]Bass[font=新細明體]手或是鍵盤手的角度來思考,而非純以吉它演奏者來看曲子的話,樂曲的細膩度將會增加許多,音樂的「人味」也才會更明顯。本屆的參賽者在這方面多半還是要再努力一下。[/font]



    lpjiang
     
  14.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以下為評審鐘興民兄的排名及比評。因他現在人在大陸,過於忙碌,轉交給中岳後由我轉貼。

     
  15.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5
    讚:
    824
    經過三個星期多,在諸位評審的意見下終於得到最後的名次排列。在此再次感謝大家在極為忙碌時還能抽空參與。今年由於大家都很忙,時間和連絡等都很難整合,因此交叉討論的機會也少,但各自表述下還是能見到許多精彩的見解,例如其中我對力平的意見讀了幾回,雖他的評審結果和我的相當不同,但他的意見挺有意思,讓我又想了諸位的觀點等。

    以下是最後的排名,可以見到前面四名的積分非常接近,第一和第四名也只差了 4 分。

    [​IMG]


    現在有幾樣問題小弟在此提出。

    1) 如果各位於 4/ 11 日前無意見 (期望能符合評審的工作 schedule),這代表以上將是最後的名次結果。我希望對此排名有意見的評審,不論任何想法,都請提出。

    2) 個人對目前排名第一的 "Story of Midnight" 略有不同的意見。

    如我先前所說,當我第一次聽到時,直覺認為我應該給他第一名,因為他的氣氛、主旋律、主旋律的呼吸、clean 的音色,整體的 mix 飽滿而又開放的聲音.......都是最專業的。

    我的看法是剛開始彈吉他的人都容易太看重技巧的部份;但已慢慢從 rock、instrumental music 成長出來又容易太注重所謂的 "主旋律",並於評選時容易將因編曲、音色聽覺上而將某項評較高。而我這裡指的主旋律並非是聽得最明顯的那道旋律,而是大家希望聽到 "如歌" 的主旋律。

    當然,我的意思並非 "主旋律" 不重要,但畢竟那樣的思考總會讓音樂匡正在 "主歌、副歌、solo、主歌" 或是 "主旋律、solo、主旋律",那樣的思考方式。我不否認 ABA 的形式是非常 logic 的曲式,也承認主旋律本身 "許多時候" 猶如最重要的靈魂。又如從 pop songs、到民歌,甚且是 jazz 等,以上的思考都很重要。

    但就小弟的有限的音樂經驗和音樂理解,音樂最重要的並非主旋律,而是是否能經營時間和情緒,這結果又等於是不是在每一分、每一秒的當下讓你想聽下去。也因為此,在音樂史上,有許多一流的音樂作品並不是之前所謂的 "主旋律、切換 solo" 的思考方式,是以如漢人的古琴音樂,如 "廣陵散" 等曲目,到 Steve Vai 的早期作品,嚴格說是沒有所謂的 "如歌的主旋律" 。前者那些古琴的音樂,有些結構也非常鬆散,但只要做到 "當下" 是吸引人,是帶引你的,它就已經成功了。

    事實上很多時候音樂中比較容易的反而是寫一段不錯的 "主旋律",難的反而是如何將它 "展開",以及一部份是如何編排、經營 "它"。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出現許多能寫不錯歌曲的作曲家,或是擅長寫小曲的作曲家,但只有少數人有辦法經營格局大的曲子。也因此,許多人稱,要寫交響曲的兩段主題很容易,難的是寫中間的發展部。

    除去所說到的漢人音樂、古典音樂,或像 Steve Vai 的作品,我猜想大家都對 jazz、blues 也都非常瞭解。如果思考一下,會發現 standard jazz 曲目演奏裡,事實上很少人在乎寫曲的人是誰,只在乎是誰彈、誰演奏,很大的原因是這類演奏音樂的主旋律並不是那麼重要,它們讓人熟悉、讓人可以很快進入狀況,但重要的卻是演奏的人如何 "發展",如何 solo。這也是為什麼像 Miles Davis 演奏某些 standards 時,甚且讓主旋律只出來一半,或是支離破碎 (其實他都是故意的,並有其他音樂上的理由),但只要整個經營妥當,即使主旋律略過一半、甚至沒有回來,也是 ok 的。

    我在此要說的是 "Story of Midnight" 的確是難得的作品,但在這次激烈的競爭中拿第一名,又積分如此相近是值得討論的。當然,我不否認如第二名的 "Ready to Fight" 有些地方顯得過於工整;又如第四名的 "Whose Autumn" 的起頭顯得有些散亂,結束又過於草率。

    但就整首曲子而言 "Story of Midnight" 佔很大一部份時間的 solo 是有點勉強的,是固定的和弦與固定而簡單的節奏下堆砌些和主旋律、整體氣氛無關的 "音符"。又若剛要進入 solo 時,其重複的等待也是有些多餘,而缺乏 "帶入" 的感覺。那一段音樂是預期要發生什麼事的音樂 (是這種 style 和他的經營讓我們預期),但其實什麼也沒發生,或至少它並沒能延續先前的新鮮感、旋律性,或甚至將前面的能量帶到一個新的高潮。而很不幸的是,這段音樂至少佔全曲 1/4 的長度。而實際上會看起來比例還不夠高的原因是,他完整反覆 (次序上不同.....這自然是聰明的) 了我們都最稱讚的那一段 "已知" 的如歌之主旋律。

    諸如以上,我以為 "Story of Midnight" 進入前三名是 ok 的,但若是第一名,我覺得大家似乎太受 "主旋律一定要如何、如何......" 這樣的想法影響。而我想特別強調,我們也很容易因 style 和其他人不同,而產生更高的評價。例如像 "Story of Midnight" 的 clean 音色不但非常好,又可以說只有他用那麼多、用在主旋律上,而且還是像 Wes Montgomery 的八度彈奏! 這些都很容易讓我們不自覺將它相較之下更高。這也是為什麼在一些搖滾比賽時,結果反而是用些木吉他的南方搖滾容易出線的原因之一。

    當然,我如此說明,並不表示其他的評審都是這樣想,又或若是如此想也不代表一定不好。我僅是在此提出我的看法。希望大家再思考一下。又若每位都決定維持自己的名次、看法,按照比賽規則及程序,在諸位確認後決定這一屆的第一名就給予 "Story of Midnight",個人也是樂於接受,並欣喜大家選出的名次。


    3) 另外,小弟有個不請之求,希望大家再考慮一下 "Whose Autumn"。這原因並非完全是音樂上的,如前所說,我也完全理解其音樂上的問題,諸如其結尾方式不僅讓我錯愕,甚且讓我想罵人。那簡直是:你......你滔滔雄辯了那麼久,讓台下如痴如醉,結果居然隨口一句 "謝謝收看" 就下台?你瘋了嗎?

    而這作品嚴格說,並不是沒有許多人希望再開始 solo 前,聽到的 AB 或 ABA 主旋律。只是這位仁兄用許多不同的手法來裝飾那段主旋律,以至於讓人容易誤以為他似乎前奏一段主旋律,鼓等節奏組進去後再彈個三兩回那段旋律,就已經開始 solo,或他一直都在 solo。當然,此處理倒底行不行,或是否太過頭則是見仁見智的。

    不過因為小弟愛才,覺得以他這樣的技巧和予生俱來的流暢樂句感,如果他未來受很好的音樂教育,終將成為一個優秀的吉他家 (請注意,不只是吉他手)。他或許只是時機還沒到,也許是沒有能在讓他視野足以寬廣的土地上,以至於吉他技巧已相當完善,對音樂的整體理解還不是很夠。

    而剛好,這比賽是 "吉他創作比賽",即使創作是主詞,也就是以音樂為主,吉他是名詞當形容詞使用。但吉他能彈到這樣,又抓住音樂時間中,聽者的大部分注意力 (除了前段和很可惜的結尾),是非常難得的。是以如前所說,小弟愛才,是否評審也考慮一下差 1 分就進入前三名的 "Whose Autumn"。如果有人願意再聽一下,或許這 1 分就會給他很大的鼓勵了。

    當然小弟若完全自私地想要讓他進入前三名,只要將 "Day by Day" 往後排一格即可,但我以為如此是不智的。是以對其他評審提出此想法。還盼大家思考一下。

    Cheers,

    張超然
     
    Last edited: 2005-04-11
  16. lpjiang

    lpjiang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14
    文章:
    178
    讚:
    0
    我對掌門人的意見有相當程度的贊同, 但是我並不會因為這樣而改變我的排名.
    在這次的評審過程中, 我是把自己定位成以 "吉他之外的部分" 為評審的主要依據的腳色, 吉他部分的優劣與否對我而言會是比較次要的考慮.
    因此, 我對於結構比較完整的曲子會有比較多的支持, 而Whose Autumn仍是一首很可惜, 但是不會進入我的前三名名單的曲子.
    但這首曲子中的吉他表現確實令人激賞, 所以我倒是建議可以有個折衷的方法:
    給予Whose Autumn一曲的作者一個特別的獎項或獎勵, 或是在總評論的時候給予特別的鼓勵應該會是不錯的方式.
    這樣一方面是對每位評審的意見予以尊重, 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作者知道自己該努力的方向為何.
    不知各位以為?

    lpjiang
     
  17. 邦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5-26
    文章:
    34
    讚:
    0
    超然兄不要這麼謙虛, 以超然兄淵博的學識與學歷資歷, 您的音樂經驗與理解若是 “有限”, 豈非讓我們所有其他人對自己淺陋所知汗顏?

    當代所辦的比賽, 基本上參與者都是彈奏電吉他與木吉他musician. 並沒有看到其他古典吉他者或其他世界民族音樂者來參賽. 甚至連Finger Style都很少見. 以電吉他與木吉他來講, 參賽者所學習所聽的音樂比較不脫所謂 “通俗音樂”, 或者可稱作是廣義的流行音樂. 坦言講甚至吾輩評審的專精專業也侷限於此. 您也不會去尋求專業於古典或中樂(國樂)的老師來作評審. 既然在這框架下, Logic當然為每個人在有限的音樂認知上, 是『只能』也是『必須』去考量的. 當參賽者較沒有能力處理 “不合理”以及 “實驗性”的樂句或和聲, 以及節奏與小節數, 甚至是不合理的編排與段落, 當然“合理”這件事情顯現的格外重要. 能在合理當中, 表達出參賽者對音樂的審美感、深度與情緒, 在不破壞音樂美感與結構下若可突顯創意與驚喜更是難能可貴.

    演奏音樂的主旋律並不是那麼重要,它們讓人熟悉、讓人可以很快進入狀況,但重要的卻是演奏的人如何 "發展",如何 solo。』
    這似是而非的話, 只對了一半. 演奏音樂的主旋律並非不重要, 是因為主旋律原本就架構在歌曲中可預期的熟悉狀況下. 所謂可預期的熟悉狀況是指歌曲主旋律明顯, 或演奏者與聽眾本身都熟悉歌曲主題與主旋律.
    音樂當中最重要的並不一定是主旋律, 然而主題卻是最重要, 猶如音樂的靈魂. 主題是由主旋律, 和聲, Grooving, 節拍所架構出的. 在主題之下, 才有歌曲發展的情緒與動機. 少了主旋律與和絃,grooving,節拍所架構出的主題, 演奏者發展的Solo, 常常演變成流於形式的Jam.

    音樂中比較容易的反而是寫一段不錯的 "主旋律",難的反而是如何將它 "展開",一及一部份是如何編排、經營"它"。』
    但要寫出一段動人的主題, 包括主旋律,和絃及Groove, 要下什麼音符,其多與少, 快與慢, 增或捨棄, 或騰空完全不用, 或情緒是悲是歡是起是落, 這並不是容易的. 展開亦是屬於主題的部分, 想要更換和聲與Groove, 新的旋律, 還須思考與舊有主題的起承連結, 這當然是更不容易. 可是重點並非在何者重要, 誰容易誰困難, 而是在寫得感人與否, 在音樂表達最後得到了什麼感受與共鳴. 您所提的交響樂編排方式, 在這裡是不適宜相對比較的.

    然而您一直提到所謂主旋律的問題, 小弟認為評審群包括小弟個人, 並沒有陷入主旋律的迷思. 只是在普羅大眾認知的通俗音樂, 所接觸到音樂的第一面相仍然大多是旋律. 音樂媟穔M還有和聲, 還有節奏, 以及許多其他的因素. 但我想幾位評審從頭到尾也沒有提到所謂的『主旋律、或如歌的主旋律』是音樂中最重要的事情. 今天參賽曲能夠入圍, 各種考量每位評審都會以自己的專業角度去加入. 舉凡旋律, 和聲, 編曲, 節奏Groove, 創意, Tone與Balance等. 這些東西雖然都只是元素要件, 最後呈現出來的音樂是否能得人心, 卻還是見人見智的問題. 作為當代比賽的評審, 名次高低雖然是自由心證, 然而要盡量讓自己客觀的情形下, 上述所提的元素, 評審就會裁量判別以及予以名次上的高低.

    超然兄也不須要誤會, 我本來就不是完全以主旋律來評價Whose這首曲的. 我講過, 扣掉Solo的部分, W這首曲的和聲, 編曲, 以及Groove並不見得會優於其他參賽曲. 當然這些都是判別的元素. 只是主旋律的鬆散的缺點更為突顯而已.

    我們將角度移至〝當代吉他創作大賽〞堛滿帛絳硈虴@〞, 盡量將不平等的元素去除, 包含編曲, 錄音, 甚至彈奏功力等, 赤裸裸的想像原始作品的image, 這時會顯現另一種元素, 那就是“創作”與“作品本身”的可塑性. 這無關乎彈奏技巧或編曲功力. 否則參賽者吉他彈奏Solo功力未達上限的, 編曲不內行的, 基本上連參賽都不必了, 那豈非與吉他創作大賽的創作兩字真諦大相逕庭? 當然此比賽中廣義的創作包含了彈奏, 編曲, 錄音等因素. 我們不能忽略了原創作品本身的價值與可塑性. 在這角度下, 旋律, 和聲, 是我們最先接觸到的作品型態, 可塑性高的Piece, 好的彈奏與編曲會使其更加分, 可塑性不高, 能給予的加分就有限, 一直到最後我們看到參賽音樂的呈現. 所以比賽中創作與演奏以及編曲仍然是可以區分開來判別裁量的元素, 在此時, 原始的旋律和聲在創作中所顯現的意義當然重要, 雖然它並不一定是最後音樂中最重要焦點.

    超然兄提出的漢樂”廣陵散”的例子並不好. 我剛剛提過參賽者所學所聽通俗樂的範圍內, “廣陵散”的例子在這堿O顯的很不倫不類. 有關交響曲作曲家以及經營大格局的曲在此比賽中也是太過於抽象. 對於未受學院訓練以及沒有實際音樂工作經驗的參賽者來講, 參加當代創作賽本來就好像參加無差別級格鬥. 太過於講究學院派的理論, 反而讓芸芸參賽者無所適從. 更讓評審評分上也陷入無差別級格鬥. 小曲也好, 格局大的曲也好, 重點在創作創意而不在長短貴賤. 超然兄也提出Steve Vai的早期作品例子. 然而不管你我是否為Vai的Fans, 亦或吉他界的芸芸眾生是否為其Fans, 相信大家一定知道Vai最廣為流傳, 眾吉他手爭相學習仿效的歌曲為何? “For the Love of God”. 這首歌在Vai高超的技巧下, 將旋律如泣如訴的娓娓道出, 再加上後面Vai的精采Solo, 聽者在情緒與能量上獲得充分滿足. 這也是為何眾吉他手爭相仿效學習此曲的理由. 然而我們假設一點: “For the Love of God” 若當初Vai在創作時, 這首歌主題並沒有寫的如此出色感人, 運用許多表情詮釋加分他優美的旋律, 我們可以合理的懷疑這首歌是否還能如此廣為流傳?

    當然Vai這首歌是屬於較商業取向, 我們也不一定非要主旋律都是情感優美的才是好作品. 吉他手John Scofield許多作品就是以不優美而怪異的旋律見長. Sax手Michael Brecker的 “Some Skunk Funk”, Jimi Hendrix的“Purple Haze”前奏Riff怪異音程與吉他tone, 在在讓人驚訝那個年代他們所展現的創意. 不論是商業非商業, 優美或不優美的主旋律, 聽者感覺的“好”是架構在歌曲本身的“美感”, 而美感這字眼在這當然並非單指狹義的優美而言.

    超然兄提到有關Jazz Standard的問題, 讓我們常碰Real Book(非合法版, 不一定都是Standard Jazz曲目) 的人看了會心一笑. Real Book將近400多頁奡X百首歌曲, 出現在Pub小酒館場子堛犖q曲卻常出現些耳熟能詳的歌. 這當然不是絕對的情形, 但卻常常發生. 發生的原因也許有可能是因為場上的Player懶, 不想練新歌, 或是對這首歌熟練, 比較能展技或比較不會凸槌. 但純粹只是這些歌簡單好彈嗎? 並不盡然. 最大的原因是因為Player自己本身喜愛這些歌, 經過演奏後可能觀眾也跟著喜愛. 雖然在Jazz塈Y興Solo是最受注意的焦點. 但旋律、和聲或Groove, 也就是歌曲本身主題若不受Player亦或觀眾的青睞, 這些歌曲可能也不會常常拿出來演奏. Miles Davis的演奏方式當然是有他自己的用意. 回不回旋律, ok不ok, 這是見人見智的事情.
     
    Last edited: 2005-04-11
  18. 邦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5-26
    文章:
    34
    讚:
    0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test
     
    Last edited: 2005-04-11
  19. 邦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5-26
    文章:
    34
    讚:
    0
    續上篇...

    小弟認為“Story of Midnight”拿第一名, 我個人是可以接受的, 這也是最後經過評審群評定的積分結果.
    但關於超然兄提到那段『有點勉強』的Solo中, 小弟也有個人的看法:
    彈Jazz的人都知道, 固定和絃的Mode Solo中, 開頭的等待與呼吸是一種Build Up的方式. 作者是想以8小節的等待來讓自己與聽眾適應以及突顯忽然換Key的一種情境, 同時迎接風雨欲來的Solo. 然則很可惜的部分, 他的鼓Pattern雖然有些微改變, 但與原來A段氛圍感覺太近. 否則這堜狾豆e現的氣氛應該完全不同. 超然兄說作者在此處堆砌些和主旋律或氣氛無關的音符, 然而此處全Key已換, 和絃固定, 已進入標準的Mode Solo模式, 為何一定要堆砌與主旋律有關的樂句? 說到整體氣氛, 這是很主觀的看法. 2’20進入的兩個音是個起頭問句. 接下來則是個答句, 2’26又添加四個音, 來加強答句的結尾, 這是在藍調堭`見到的一種處理方式. 緊接著呼吸一下2’30又起頭一個新的句子, 很可惜這樂句的尾音選擇在與剛剛第一句結尾相同用音, 造成一種聽覺上沒刺激的浪費. 接下的句子我不想再贅述. 整體來講, 作者是有相當的功力, 只是沒將這段Solo如預期般成功Build Up起來. 若是說作者塞無意義的音符進來, 這句話個人並不認同.

    他反覆回已知的主旋律橋段, 聽起來順暢合理. 相信作者也是在編排中發現這樣的安排合理, 我們不須要去算計這是聰明與否, 這並不是在玩遊戲耍心機.
    個人覺得不論此曲是否第一名, 在各個方面上, 基本上他是成功的. 若要說Tone的關係, 例如南方搖滾木吉他勝出這件事情, 那更是看低眾評審的心胸與能力. 幾位評審中, Tommy與小弟也是Jazz Fusion Style喜好者, 我們仍然得秉持客觀的原則評所有的作品, 我們並沒有因為喜好而將此曲名列第一.

    就算此曲是主旋律吸引人而Solo失敗, 此主旋律與和絃節奏所搭配出的主題與整體感, 相信也許得到多一些的評審認同, 那他得第一名或許是因為主題引人入勝, 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經營有一定的程度, 這就是他成功的地方. 更何況, 即興Solo失敗的定義為何? 他Solo有失敗嗎? 還是因為不符合主觀的預期? 這樣的看法超然兄須深思.

    有關W曲往前進一名, D曲往後排一名什麼的想法, 個人認為如此不是不智, 而是荒謬. 請超然兄冷靜些別衝動.
    這樣做一點意義也沒有, 參賽者及眾網友看到超然兄用這樣“游說”的方式來改變評審群決定累計積分的結果, 進前三名對W沒啥光彩, 對D則是不公.
    超然兄評的W曲與S曲正好是兩個完全相反的看法, 這些看法屬於超然兄的個人意志, 但不須要去說服其他評審, 否則就不須要這麼多評審來評.

    再者, 上一屆比賽中, 小弟就曾說過, 對於參賽者來講, 每個參賽作品對於自己來說都是獨一無二都是第一名的. 藝術的價值很主觀, 並不像跑步或跳高一樣能分出快慢高低. 參賽者的作品並不會因為我們評高評低而失去其價值或打擊參賽者志氣. 也許Fall On沒入圍, 但是明天就賣給唱片公司重編了.
    超然兄愛才, 小弟瞭解的. 我說過W曲要不就第一名, 要就沒入圍, 也是因為惜才, 捨不得精采Solo而將其放入前五, 並且用了較多的時間與篇幅, 去解釋分析我的論點及想法, 爲的也是希望W以及其他所有參賽者將來都能更好, 也能在此次比賽中得到不同的建議與經驗. 以參賽的精神來講, 去計較那一分之差, 前三或前五,那是一點意義也沒有, 更遑論對參賽者鼓勵的作用.

    若真要鼓勵, 小弟自己早已在心中安排幾個最優的獎項:

    最佳歌曲: Story of Midnight
    最佳Balance: Day by Day
    最佳演奏吉他手: Whose Autumn
    最佳創意: Ready to Fight
    最佳Rocker: Get Heavier(作者應該是去年的林萬里吧)
    最具潛力: Fall On

    以上純為個人意見, 與其餘評審無關. 若其餘評審有興趣, 也可按照自己的喜好想法來排列, 給予參賽者鼓勵. 也祝福所有參賽者,期待明年有更好的佳作.
     
  20. Ray-Huang

    Ray-Huang Active Member

    註冊日期:
    2005-04-04
    文章:
    180
    讚:
    25
    我沒能在04/11之前好好描述我對掌門兄所提意見的回應, 小弟深感抱歉. 然則, 我贊成邦兄的見解, 也感謝邦兄清楚的表述; 因之, 我確認先前的名次. 同時我已轉寄Babe兄的最終評定, 請掌門兄查收, 謝謝!


    中岳
     

分享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