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看中視的愛上九點半,剛好是曹格當來賓。不免俗地他也在節目上唱一段自己專輯的歌曲...沒什麼感覺,就像是滿街都聽得到的芭樂流行歌...但是,當他演唱另一首英文歌My Way的時候,我居然對他的歌聲非常有感覺...這種人不去唱Speed Metal真是太可惜了!...天呀!台灣的唱片公司,你們也太厲害了吧?一個好好的嗓子居然給你們的流行歌搞成這樣...我真的無言了...以下是影片的連結,只是他是H.264的格式喔,也許你會看不到影像...不過還是聽得到聲音啦! http://homepage3.seed.net.tw/web@5/stratos/GaryBlue/2.avi 感謝在PCDVD上提供這串連結的stratos2005大哥
多謝回應。 我倒也不是要罵或是挑剔台灣唱片公司,只是有感而發罷了 當然,"在商言商"我們不可能強迫唱片公司開發我們想聽的音樂市場...只是覺得唱片公司對於歌手個人特質的掌握不足,不管什麼樣的聲音都強迫他們唱千篇一律的芭樂歌,我認為這就是唱片公司的問題了;換言之,無論什麼樣的歌聲對他們來說都無所謂,在他們販售的CD中完全看不見歌手的身影...這種速食的想法實在令人難以認同。 就像之前Beyond加盟滾石的時候,唱片公司對於樂曲的干預令他們相當反感,甚至強迫縮減Solo的小節... 會生氣、不滿,可能是因為我對唱片公司還有希望吧?畢竟在地的音樂產業還是需要有人支持才行...我也不想老是聽外國的音樂呀... ...Speed Metal只是相對於芭樂歌曲的對比罷了...並不是一定要他去唱這種東西啦... 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歡迎交流,謝謝!
我說.... 要作一首讓所有人都可以覺得好聽的歌真的很難... 但要做出獨特的東西卻是十分簡單... 但獨特的往往只被少數人接受... 台灣唱片圈就是這樣 畢竟大多數人能接受的曲風歌曲"才是能賺錢的" 這些公司都是要賺錢和養員工的 不會賺錢的事 他們是不會做的
感覺上是這樣 唱片公司有了感覺上可以大賣的主打歌 才會去找人來唱 至於誰來唱 不是頂重要的 重點應該是他的外型賞不賞眼 能不能讓歌曲大賣. 你有了票房保證 才有可能唱片公司找詞曲大師來幫你量身訂做寫歌.
假設今天各位都是華納,魔岩,avex,阿爾發等等唱片公司的中階主管 月領公司4,5萬出頭 身負車貸,房貸,父母養老,女友催婚等等壓力 (有小孩更慘) 有個潛力無窮的新人要給你打造 你是要花下大把時間金錢搞個台灣angra, 還是輕輕鬆鬆做個洲捷淪,亡力宏,逃喆接班人? 這是因人而異的問題 不過會選擇option1的人要不是大老闆大頭子要不就是隱居的高人 應該是不會當中階主管的
個人感覺... 我想如果是音樂本身以外的問題的話 大概就是有關於接受不熟悉的音樂的雅量吧 很多聽習慣流行歌曲覺得搖滾樂等等自己聽習慣的音樂以外的音樂很吵 古典音樂他們又覺得聽了會睡著 饒舌或是電子舞曲也許狀況還好些~ 雖然說其實很多流行歌曲也結合了搖滾的音樂元素 不過許多聽眾對於歌曲本身以外的編曲跟背景的評斷多半是陌生的 某些歌聲本質並不好的歌手也出了唱片 台灣這邊許多偶像歌手以及團體許多時候除了包裝以外沒有真才實料的能力 跟日本歐美的偶像歌手以及團體 也是經過嚴格訓練才能出唱片 對於唱片的品質也是要求很高 台灣KTV文化充斥的關係 適合KTV的歌曲才能讓大眾所接受 這似乎也開始引導流行市場的某種程度的墮落 或是某種新的流行元素一旦出現就出現很多仿效者 像是周杰倫 陶喆 五月天等等當時的流行歌曲新元素一開始流行 後面唱片公司開始仿效 結果很多有個人特色的歌手被流行兩個字搞掛掉 回過頭來 有接觸熱門樂器的 聽的也多 知道的東西也比沒有學樂器的多 就開始排斥許多自己聽的音樂以外的音樂 可能會認為流行歌曲都是垃圾 雖然事實上並不是全部都如此 某些人會聽國外搖滾金屬界流行的是某種曲風 跟著流行 對於喜歡以前歌曲的感覺到排斥 另外一群的會認為自己聽的搖滾老歌曲才讚才經典 就開始排斥些他自己聽的以外的東西 很多對於自己不喜歡的歌曲以及曲風的批評 可能遠超過他們的了解 某些音樂背後的人文背景以及社會背景往往被聽眾省略掉 只要聽的爽就好 其實這想法沒錯! 我聽過有人說速度金屬千篇一律 沒什麼變化 我同社團的批評過某速度金屬團歌曲沒有樂理可言 但是他沒聽過該團的JAZZ風SOLO及某首歌BASS SOLO的SLAP技巧 KB手甚至還會搞電子舞曲 但是他沒聽過他不知道 然後就批評了 也許那些批評並不正確 而批評的人並不會在乎自己所說的話 而某些時候也是年輕歲月或是黃金時代的作祟 那些音樂的意義已經超出歌曲本身以外 除了音樂以外 是回憶 是故事 而非那些時代的歌曲就會有排斥的現象 例如說(現在的歌曲都是亂七八糟 當年那個什麼什麼的多好聽阿) 這些話常常聽到 某些人更是連了解都不會想了解就批評排斥討厭 我遇過很多這種人 他們多半是我的親戚.... 我也不會想對他們回應什麼 因為已經沒必要了~ 追根究底這些類型的人都是一樣 就是因為在於更深刻的了解之前 就已經先做了批評然後徹底排斥 最後需要的還是兼容並蓄的雅量 現實的考量以及音樂的價值以外 最終還是人本身的意識形態作祟......
其實要做到獨特也是很困難的事。這世界上有太多人都在做相同或類似的事,並不只因為相互影響,也因為發展出獨特的風格相當困難。 比較好的陳述可能是要做出好、又符合普世價值觀的音樂是很不容易的;或者說,一如雅俗共賞,要做出具獨特性、又能符合普世價值觀的音樂是很非常困難的。但即使我也這樣想,並不表示往光譜的另一端走就真的比較容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