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聊聊 Mike Oldfield QE2 等

本文由 monk2003-07-28 發表於 "音樂、樂理、其他樂器" 討論區

  1. monk

    monk Moderator

    註冊日期:
    2001-09-24
    文章:
    1,090
    讚:
    3
    很巧我也有張 "Crises" LP,是很久以前與狄克牛仔逛唱片行時他介紹我買的。整張聽起來舒服,我想是錄的不錯。我較常聽 moonlight shadow 這首歌,後來在街上也常聽到,這首應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歌。

    太久沒聽這張唱片,映象中 Mike Oldfield 是善於營造氣氛。
     
  2. 大皮

    大皮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4-18
    文章:
    38
    讚:
    0
    無巧不巧,上個月整理房間的時候才把 QE2 翻出來又聽了一次…

    還有許多這一類的專輯都很不錯,除了 Mike Oldfield 之外,Enigma 也是另一個我滿喜歡的樂團。總覺得那個時期的電子音樂都比較有氣質…
     
  3.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6
    讚:
    827
    "當代" 上聊到吉他手好像都常是超技派的,剛好我昨天順手買到一張其實已有 CD 的 LP- QE2。這樂手是我高中時大皮學長介紹的 (感謝他出借的 tape)。Anyway,來談談這歐洲才子 Mike Oldfield 先生吧!

    Oldfield 其實是 multi-instrumentalist,音樂有點於民謠、rock、dance、電子音樂間。知道人可以說說,沒聽過的也可以上 AMazon 找一下試聽檔。

    [​IMG]
     
  4.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6
    讚:
    827
    Oldfield 的吉他音色我一直覺得有點怪,有時覺得很差,有時覺得怪得好聽。據說他都用 line in 錄。善於營造氣氛主要也是他的音樂有點接近古典樂近代的極微派影響,習慣長 loop 的反覆,並經由樂器的重疊和某些點的和聲重配來增加能量。

    大皮兄認為 "那個時期的電子音樂都比較有氣質" 是挺危險的,現在很多聽電子樂的可能聽 Oldfield 覺得很無聊。雖說當時的音樂旋律、和聲性強,但我總以為每一代人習慣他們成長時熟悉的音樂美學才是看法上的差別。不過我這只是個假設。

    忘了和大家說,大皮兄可是本人的舊識。小弟年少個性飛揚輕挑時,曾受大皮兄不少指點。上述這張專輯和 Pink Floyd 的 Final Cut 都是大皮兄借小弟一用的。他以前還考過我 " Stairway to Heaven" 分幾段等等音樂上的問題,不想一別 10 年,不勝唏噓。

    他現在對錄音器材很熟,若網友有問題問他,不好意思者也可以私下問。相信他會十分樂意給予意見的。
     
  5. tOnY

    tOnY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4-05
    文章:
    458
    讚:
    5
    我手邊有一張他 2000 年在 Berlin 千禧年表演的 DVD......裡面有一些他的簡短專訪,他應該是一個能包含多種樂風的 Rocker ^_^ and 演唱會的燈光超炫

    Mike 也會彈鋼琴,學習路徑不同的吉他手,此例看起來出來的結果完全不同。不過他的吉他真是夠乾的 ^_^ 不過交響樂團的真實 String 音色,配上 Dist Guitar Sound......我還蠻喜歡的......不過 Classical Player 就未必這樣想了 :p

    [​IMG]

    幾乎是 MIDI Drumset

    [​IMG]

    專訪中的家

    [​IMG]

    看不到什麼效果器踏板,都是 MIDI switch
     
  6.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6
    讚:
    827
    謝謝 tOnY 提供的照片,看起來挺有趣。專訪裡有講什麼有趣的?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Mike 也會彈鋼琴,學習路徑不同的吉他手,此例看起來出來的結果完全不同。不過他的吉他真是夠乾的 ^_^ 不過交響樂團的真實 String 音色,配上 Dist Guitar Sound......我還蠻喜歡的......不過 Classical Player 就未必這樣想了 </font>[/QUOTE]通常喜歡音樂比較廣的吉他手後來或多或少都會去碰其他樂器,特別是可以用於 MIDI 的 keyboard instruments。

    管弦樂團配 distortion 的吉他我也覺得不錯,不過很少聽到有好的。我的認知是大部份玩流行音樂者 (廣義) 通常是由 MIDI 出發,即使有參考一些管弦樂法的書,思考方式還是很難脫離流行音樂從 block-chord 的思考方式。而古典音樂卻主要是對位法的結果,再加上和聲語法的不熟悉,大部份自然弄得不好。另外大部份加上很滿的套鼓,管弦樂的內聲部也無法顯現也是一問題。

    我想得起來聽過比較成功的例子大概只有 The Wall 的倒數第二首的審判,和 Alan Parson Project 的曲子 (可能是印象...)。不過前者比較成功是因為他們是找作曲家編,而非樂團自己或 keyboard 手來。又那首曲子成功處在於是 operatic 的風格,本來就是古典風格的延伸。而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思考方式是較正確的,電吉他等是管弦樂團的延展,而非搖滾樂團後面加個管弦樂。前者是整體的思考,後者則是附加的,有點像天王天后也要玩管 弦樂的高雅氣氛,找個內地的管弦樂團來編編,全都 sustain 來幫助飆高音 (當然也有好的天王,像 Aerosmith.....)。

    另外也有一個偏門的例子是成功的,他叫 Steve Macky (我可能拼錯),他是 Brandeis 大學的 Dr.,在普林斯頓當教授多年。雖然精通古典樂,他的 office 擺個 Mesa Boogie,不改 rocker 本色。他寫了不少電吉他和 tape 或電吉他和 chamer/orchestra 的曲子,有的還不錯,不過是無調音樂,因此有些偏門。
     
  7. tOnY

    tOnY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4-05
    文章:
    458
    讚:
    5
    回掌門,專訪裡沒什麼有趣的 ^_^ 大多時間是再討論一些舞台及演奏想法的細節,不過可以感覺到他是很能製作出某種 Image 的樂手,而且本身的 Image 也很清楚。

    演奏流行樂習慣的樂手,很容易迷失在幾百小節的古典樂曲中,如果曲子不熟,Lost 後是不太可能馬上跟上的......這我有深深的體認,各種旋律線條出現的時間並不一定會出現在整數小節,旋律結束也不見得在 4 小節或特定小節位置.......這對一般流行或 Jazz 樂手來說,其實有時候蠻痛苦的 :p
     
  8.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6
    讚:
    827
    To:tOnY
    你講的應該是之前說的經驗吧?其實曲子熟不熟是一件事,讀譜也是,但最重要的是要會看指揮,這點對玩流行音樂 (廣義) 的樂手才是較不容易習慣的地方。特別是大部份的流行樂曲都是偏向 loop 的音樂,即使是 standard jazz 嚴格說每一輪都是一個較長的 loop 而鼓手又已 supports "steady beats"。不過只要習慣看指揮,而非習慣自己來、自己打拍,通常問題就會小很多。

    至於你提到旋律不件得出現在整數小節,或至再推演出輕重拍的互都是某些古典樂的特徵。一般人會誤解古典樂不 groovy,不過好的例子卻不是那樣,只是避免掉單一的 pattern 似的節奏而已,許多好的例子都是相當 upbeat 的。其實我覺得音樂應該具有行雲流水的特質,而非像 sequencer 一般,一個蘿菠一個坑的對稱。後者加上有調音樂的和聲限制,某種程度也是流行音樂發展的困境吧 (當然古典樂也有其困境)。
     
  9. tOnY

    tOnY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4-05
    文章:
    458
    讚:
    5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一般人會誤解古典樂不 groovy,不過好的例子卻不是那樣,只是避免掉單一的 pattern 似的節奏而已,許多好的例子都是相當 upbeat 的。其實我覺得音樂應該具有行雲流水的特質,而非像 sequencer 一般,一個蘿菠一個坑的對稱。</font>[/QUOTE]古典樂的 Groove (韻律) 我覺得比較像潮水, 有時看起來雖然緩慢, 但是力量相對來說很強大. 在 CD 錄音裡面其實真的很難得到那種弦樂的厚度,加上大部分真正的古典樂表演並不便宜.....需要太多 "人" 了....加上音樂跟文化的根源不深,很難看出真正在生活領域的影響力.....

    好的古典音樂是很 Groove 的,但是我遇過學過鋼琴或其其他古典樂器的學生,節拍控制能力都不好,更不要說是 Groove 了.....這應該是台灣古典音樂教育的一個盲點.....大部分都沒有建好自己的 Internal Clock....

    至於流行音樂的 Block 性質,我想應該在電腦製作更普及之後會有些改變.....不然應該大家都會聽的很煩。我記得 Beatles 的 Yesterday 就是 7 小節的旋律.....我直覺他的旋律跟編曲方式就像弦樂,而不是從流行樂的角度而寫的歌.......
     
  10.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6
    讚:
    827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 加上大部分真正的古典樂表演並不便宜.....需要太多 "人" 了....加上音樂跟文化的根源不深,很難看出真正在生活領域的影響力..... </font>[/QUOTE]你應該是把管弦樂概括成古典樂,某種程度這也是大部份人的印象。不過古典樂其實很廣,大部份的曲目需要的人很少。例如大部份的室內樂都是 2-4 人左右,當然還有大量的 solo 器樂曲,如鋼琴、cello、guitar 等都是一個人就夠了。即使是巴哈的協奏曲,聽起來似乎要一堆人,但一般的13 人以內也就夠了。

    至於生活上的影響,我想古典樂的確快玩完了。據唱片統計,古典唱片的銷售量從幾年前的 5% 下降到 3% 左右,jazz 的則更慘。我的預料是不用 20 年左右,這類的音樂只會存在學院和開發國家中。不過真要講,我倒不覺得有什麼音樂在現代生活裡有啥重要處,通常不過是有點聲音和消費,音樂在一般人的生活中雖然一直有,或許也因為太多而不值錢 。

    巴哈先生曾徒步旅行數月走了幾百里 (當時旅行是非常不安全的),只為了聽當時的管風琴大家 Buxtehude 先生的演奏,而巴哈自己當然也是此中高手。今日的情形卻是 loading 太慢、click 後10 秒內沒有,直接閃人。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 但是我遇過學過鋼琴或其其他古典樂器的學生,節拍控制能力都不好,更不要說是 Groove 了.....這應該是台灣古典音樂教育的一個盲點 </font>[/QUOTE]挺有可能的。我也不清楚古典樂教育是怎麼回事,一方面許多留學的人非常優秀,國外不少樂團裡的樂手也來自台灣、大陸,甚至一些人是以演奏家的身份到處旅行演出,另一方面台灣本土的古典 樂沒有同 時進步。這個問題有人跟我討論過,還是個謎。

    以前的古典因樂教育是很變態的。舉個好笑的例子,士林某高中有音樂實驗班 (實驗了數十年也是件奇事),他們的班導師就常對他們說 1) 不能聽流行音樂....2) 不要和普通班學生混,你們以後要嫁醫生的...。他們的老師自然不懂音樂 (師大畢),腦筋也不太正常,不過她的觀念倒是又傳了幾代是一定的。

    不過要說音樂教育有問題,還不如說整個教育系統有問題吧!美國的教育平均也很不高明,只是 1) 美國是用市場法則,總有一流的學校成為焦點,外在印象平衡掉水準其實也不好的台面下學校。 2) 他們比較相信高等教育是個人投資,是投資就要花錢並且有風險。台灣人比較相信政府應出錢,而且投資不准賠。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 至於流行音樂的 Block 性質,我想應該在電腦製作更普及之後會有些改變.....不然應該大家都會聽的很煩。 </font>[/QUOTE]應該已經很普及了....,而且反而是電腦製作更助長此發展。
    開個玩笑- 大家都很煩啊....現在多麼 80s',可是80 年代的人似乎沒有很 60s'....。

    我可能是錯的,因總有新的事物不斷被創新,但就小弟的觀察,最有創意的一代或許是樂高玩具接到電腦時代的一代,而非電動玩具、下載鈴聲的一代。沒有創意的世代是很難有創新的流行文化.......... ....。
     
  11. tOnY

    tOnY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4-05
    文章:
    458
    讚:
    5
    離題一下, 人的創意其實每一代都差不多, 只是使用的方式不同. 現代資訊太多, 好壞也都朝兩極發展. 舉個例子來說, 以前可能有一大堆資訊取得的關卡, 像紅綠燈一樣限制了車行速度. 這 7 -8 年以來則越來越少. 開的快的車越開越快, 開的慢的車落差則越來越大. 在人沒解開 DNA 之謎之前, 我比較傾向相信人的創意會受到環境影響而開啟關閉, 而不是不存在......

    至於電腦對於音樂製作的影響, 當然目前顯而易見的是以前那種 Block 式的音樂越做越快, Copy Paste 就可以快速完成一條歌. 但是我認為將來會有另一個轉折, 就是難以快速模仿的流行歌曲......當然, 這目前只是我的 Fantasy.....
     
  12. 馬提

    馬提 New Member

    註冊日期:
    2001-09-07
    文章:
    431
    讚:
    0
    </font><blockquote>code:</font><hr /><pre style="font-size:x-small; font-family: monospace;"> 我比較傾向相信人的創意會受到環境影響而開啟關閉, 而不是不存在...... </pre>[/QUOTE]我也同意這個說法

    創造通常來自於交界
    例如當傳統與現代交界必定會有衝突與混亂,交界必定是騷亂與不安,但也進而開啟創造
    義大利的文藝復興、18世紀末的倫敦、20世紀末的洛杉磯...,皆是由一個看似墮落的時代開啟另一番氣象;或者當黑人遇到了白人,藍調音樂、街頭圖鴉、雷鬼...;
    美國就是一個各種文化交界的國家

    </font><blockquote>code:</font><hr /><pre style="font-size:x-small; font-family: monospace;"> 至於生活上的影響,我想古典樂的確快玩完了。
    據唱片統計,古典唱片的銷售量從幾年前的 5% 下降到 3% 左右,jazz 的則更慘。
    我的預料是不用 20 年左右,這類的音樂只會存在學院和開發國家中。 </pre>[/QUOTE]就算如此,但我相信並不是古典樂不被喜愛,只是它轉換或與其它元素結合為其它種容易被人們接受的方式。它本身傳統的維持或許就像圖書館中那些經典名著般,是為了創造更多東西而存在
    例如交響樂(或許不能代表古典但也是一個元素)進入流行音樂中,正是一個交界。
    另外,就搖滾樂來說,我認為它像是個溶劑。
    它本來只是一個極簡單的廣泛節奏,但卻可以輕易的將全世界各種文化的音樂加入與結合。這個媒介使得音樂的匯合更加容易且快速。同詩人特納說的,搖滾樂像酒精,可以製造最精緻的香水和最高級的美 酒

    不同音樂類型事實上不斷在被結合和創造更多新元素,以符合時代的需求。維持傳統本身似乎就是個反競爭的代名詞
     
  13. 掌門人

    掌門人 當代校長張超然

    註冊日期:
    2001-08-30
    文章:
    4,576
    讚:
    827
    tOnY 提的紅綠燈講法,覺得挺有道理。至於馬提講的我也覺得很好,唯在此解釋一下古典音樂和音樂的發展,因有些人有可能會誤解。

    古典音樂原文是 Classical Music,它的峽義定義是指古典樂派的音樂,上承巴洛克時代,後接浪漫樂派。在此的 Classical Music 並沒有明確的時間開始或結束,因為音樂發展並不是單純的事件發生和結束,但大致上 Classical Music 以海頓、Mozart、貝多芬等人為代表,雖後者一般習慣將他當成浪漫樂派者,但貝多芬主要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而非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Classical Music 的廣義泛指 Concert Music 的傳統,上至中古教會音樂,一直到現在的現代古典樂新音樂。換言之,古典樂一詞具有已是過去式的含義,但實質上現在的古典樂之新音樂不斷被創製、演奏和錄音。演奏所謂的古典樂- "過去式"的古典音樂例如演奏 Mozart 的音樂是一部份,也是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古典樂,但對音樂本身的發展而言,古典樂是 "現在進行式",而創造新的東西才是對東西本身是有意義的。所以一般人覺得是過去式並無彷,但無法呈現事實。

    Classical Music 若改成 "通用" 的名詞或形容詞,其實某種程度 Beatles、Queen、Miles Davis 等的音樂都成為另一種古典樂,它們的現在進行式是 cover band、抱著 Real Book 不放的人等。能成為 Classic 並不只是因為時間久了,而是達到經典的標準。在這個前提之下,如某些蔡琴的歌、到 Beatles 都是,只是影響的 range 不同。

    而所謂古典音樂的保存,實際上並沒有這回事。因大部份演奏過去式或現在式的古典音樂者只是因為喜歡或靠這技能吃飯,後者是社會有此需求,我剛好會如此而已。大部份的古典樂者並沒有想到做這事來 保存它,實際上也超過他們的思考能力- 你不太可能思考一件超乎你思考能力的事。而更重要的是,音樂是活的,你不可能靠演奏過去的音樂來保持它的傳統,因傳統本身在過去就已經是活的。古典樂的自身只能靠不斷創新而存活,抱著古人的成 就是不可能繼續發展的。所以大部份的樂者可能沒想過要去保存,而真要保存也不是那麼一回事。

    至於音樂類別是否競爭,或許是或許不是。我的看法比較是存在、消長、來了又去如此而已。就古典音樂而言,可能就像棋道般,即使是全民電動玩具的時代,總有人喜歡玩吧,其它的小眾或甚至大眾文化 不諦也是如此。

    以上意見請參考。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 例如交響樂(或許不能代表古典但也是一個元素)進入流行音樂中,正是一個交界。</font>[/QUOTE]我很懷疑如此,但猜想你是要舉個大概比方的例子。

    =============================
    每次在 MM 上越扯越遠就覺得很好玩......別是 Shawn 開頭的那篇 MM 史詩。
     
  14. tOnY

    tOnY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4-05
    文章:
    458
    讚:
    5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Classical Music 若改成 "通用" 的名詞或形容詞,其實某種程度 Beatles、Queen、Miles Davis 等的音樂都成為另一種古典樂,它們的現在進行式是 cover band、抱著 Real Book 不放的人等。能成為 Classic 並不只是因為時間久了,而是達到經典的標準。在這個前提之下,如某些蔡琴的歌、到 Beatles 都是,只是影響的 range 不同。</font>[/QUOTE]人總是對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神化" .....雖然現在資訊太多, 但是也常因為太多, 常讓人失去思考跟創造的能力. 大家一聽到 Classic 跟 Vintage 跟某某大師字眼, 往往傾向放棄自己的知覺, 照單全收. 當然各行各業都有如此的情形, 並不僅限於音樂.

    </font><blockquote>引言:</font><hr />大部份的古典樂者並沒有想到做這事來 保存它,實際上也超過他們的思考能力- 你不太可能思考一件超乎你思考能力的事。而更重要的是,音樂是活的,你不可能靠演奏過去的音樂來保持它的傳統,因傳統本身在過去就已經是活的。古典樂的自身只能靠不斷創新而存活,抱著古人的成 就是不可能繼續發展的。</font>[/QUOTE]讚讚讚.....真是說到痛處.....但我覺得不限於古典樂 (上文的非通用定義)
     

分享此頁面